經典匯聚

當前位置 /首頁/新生活/經典匯聚/列表

2018入秋養生小常識 入秋後須知的6大養生常識

導語:2018入秋養生小常識有哪些?養生具有季節性,而每個時節的養生都有需要我們瞭解的養生常識,這些常識是當季養生的基本,只要做到這些,才能初步達到保健效果。下面由小編來為大家介紹入秋後須知的6大養生常識,為了健康瞭解一下吧。

2018入秋養生小常識 入秋後須知的6大養生常識

2018入秋養生小常識 入秋後須知的6大養生常識

2018入秋養生小常識:睡眠

祖國醫學主張秋季“早起早睡,與雞俱興”。早睡可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可舒達陽氣。現代科學研究證實,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同時起牀時不宜過急,適當懶牀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筋骨,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腦血管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2018入秋養生小常識: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早餐食粥法來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018入秋養生小常識:防燥

秋天氣候乾燥,皮膚內的水分蒸發快,易使人出現皮膚乾裂、皺紋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祕結等症狀,因此預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則;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重視補充機體水分,要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為了防止皮膚乾燥可塗擦各種護膚霜。但應注意口脣乾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經常舔口脣,否則會使口脣乾燥皸裂。

2018入秋養生小常識 入秋後須知的6大養生常識 第2張

2018入秋養生小常識:防疾

秋末氣候轉涼。這個時期是中風和心肌梗死的高峯期,極容易導致患者猝死。此外,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的人,對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導致舊病復發、病情惡化與死亡。因此,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提高惕,加強預防,家中應備有急救與治療藥品,以防萬一。

2018入秋養生小常識:情緒

一般來説,秋天人的情緒不太穩定,易於煩躁或悲愁傷感,特別是身臨花木凋零,秋風蕭瑟深秋,常會在一些人(特別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悶與垂暮之感。因此,秋季養生要以調達情志、培養樂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為主。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裏,外出觀賞風景、喜悦溢於言表,可使憂鬱愁煩頓消,令人心曠神怡,給生活增添無窮的樂趣。

2018入秋養生小常識:鍛鍊

俗話説得好:"春捂秋凍,不生百病"。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鍊,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鍊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鍊,如做早操、慢跑、冷水浴等,可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

2018入秋養生小常識 入秋後須知的6大養生常識 第3張

入秋注意預防哪些疾病:

1、血管疾病

病理天氣變涼,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高血壓病人秋冬之交血壓往往要較夏季血壓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晚秋季節,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明顯提高。

症狀胸部悶脹、沉重、氣透不過來,會突然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四肢發冷、劇烈咳嗽、口吐白沫等症狀;嚴重者伴有心絞痛發作。

2、胃腸道炎

病理入秋後,晝夜温差懸殊,氣温變化大。人體受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會發生痙攣性收縮,使抵抗力和適應性隨之降低。其次,天氣涼爽食慾增加,胃腸負擔加重,易發生胃腸炎等疾病。

3、皮膚病

秋季皮膚水分易流失,從而降低皮膚的屏障功能,易出現皮膚過敏問題。秋天是大閘蟹等蟹類美食上市的季節,與此同時,醫院皮膚科因吃蝦蟹過敏的病人也會增多。這主要跟病人的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有很大關係。蝦蟹類食物中的異種蛋白質含量很高,性寒且帶濕毒,屬“發物”,皮膚病患者或皮膚易敏感的人不宜吃。

建議家庭藥箱準備一些撲爾敏一類的治藥物,一旦出現過敏情況,可先吃此類藥物再到醫院治療。

注:以上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