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地震預警原理是什麼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的最主要區別

導語:地震預警對於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來説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地震是天災,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科技手段提前測得,並採取相應措施,是非常了不起的。那麼,到底地震預警原理是什麼呢?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一樣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的最主要區別。

地震預警原理是什麼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的最主要區別

地震預警原理是什麼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的最主要區別

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

地震預警:

通過平時安裝調試的地震監測系統,在探測到某處的地震波後自動識別、計算,通過手機短信、APP、電視廣播自動插播發布,就能搶在地震來臨前提供幾秒到幾十秒的逃生/應變時間。

地震發生,猶如平靜水面扔進了一顆石子,破壞的地質結構產生能量,通過類似水波一樣的地震波傳遞開去。

地震波分為幾種,縱波、橫波、面波等,其中橫波最具破壞力。總體上地震波在地下的傳播速度是10公里/秒。

而手機信號、無線電等是靠電磁波傳遞信息,傳播速度是30萬公里/秒。

30萬公里/秒 VS 10公里/秒

這就產生了能救命的速度差。

地震預報:

地震預報:

能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位置、時間、強度、概率,才叫做地震預報。

地震預報分為長期(10年以上)、中期(1~10年)、短期(1天至數百天以下)預報。

短期預報又細分為短期(十天至數百天)和臨震(一天至十天以下)預報。

但是,不管長期還是短期,人類目前幾乎無法做出準確的地震預報。

中國地震局研究員曾告訴荔枝新聞:天氣可以準確預報,因為人類已經從地面到太空,建立了完整研究、監測體系。但是人類目前最深的鑽井設備,也無法接觸到大部分地震的震源深度。人類對地下世界的認知極其有限,所以很難準確預報地震。

包括1975年中國海城地震在內,是人類目前僅有的幾次相對準確的預報。在那之後,美國加州大地震、中國汶川地震、日本3.11大地震、海地大地震,都無法提前準確預報。

地震中地震預警到底有多重要?

地震預警原理是什麼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的最主要區別 第2張

地震預警系統

藉由四川地震預警系統,距震中34公里的宜賓市,提前10秒獲得預警,距震中240公里的成都市,提前61秒獲得預警。

“不要小看這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説,研究表明,預警時間為3秒時,可減少傷亡14%,時間為10秒時,減少傷亡39%,時間為20秒時,減少63%。

這套系統迄今使用8年了。

2008年“5·12”地震後,正在奧地利科學院從事理論物理博士後工作的四川達州人王暾決定回國研發地震預警系統,註冊成立了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經過三年的技術攻關,王暾帶領的技術團隊在2011年首次成功向外界發出地震預警信息,使中國成為繼日本、墨西哥之後第三個具備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

王暾説,地震預警系統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壞前,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為用户發出全自動秒級響應的地震預警警報。準確性和及時性均處世界先進水平。

8年來,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通過廣播、電視、手機、專用接收終端等多種途徑公開預報40次破壞性地震,無一漏報誤報。

一台地震預警儀的監測範圍是350平方公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全國範圍內布有5600台地震預警儀。5600台地震預警儀和5個地震預警中心,研究所和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設了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預警網。

目前,這張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預警網主要分佈在南北地震帶、華北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新疆西北部等區域,已經延伸至31個省份,覆蓋面積達220萬平方公里、覆蓋我國地震區人口90%(6.6億人)。

地震時,與研究所合作的電視台在接受到地震預警信號後,會在電視屏幕上彈出“何地正發生地震,地震橫波將於多久到達當地”的信息;正在運行的高鐵、地鐵在接受到相關信息後,可採取緊急制動措施;一些人員密集的園區可通過大喇叭對外廣播,園區內接入緊急響應的電梯,能實現自動平層關停並開門,避免人員被困等。

一般民眾,則可直接在手機應用市場下載並安裝“地震預警”APP,在設置好相關參數後,便能在第一時間知悉地震發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