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是一回事嗎 專家解讀地震預警與預報區別

導語:很多人覺得,地震預警只能在前幾十秒發佈,時間太短了,沒有什麼用。但對於地震這樣的天災,能為我們爭取幾十秒的時間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哪怕是提前個幾秒,我們就能避免很多生命的離開。那麼,地震預警是什麼?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是一回事嗎?下面我們來看看專家解讀地震預警與預報區別。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是一回事嗎 專家解讀地震預警與預報區別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是一回事嗎 專家解讀地震預警與預報區別

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測或預報。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根據縱波和橫波之間的時間差,和地震波“賽跑”,來贏取提前預警的時間。

地震發生最初時,跑得快的是強度較小的縱波,速度約每秒7公里,而破壞性更大的橫波由於傳播速度相對較慢(約每秒4公里)則會延後數十秒到達地表。深入地下的探測儀器檢測到縱波後傳給計算機,即刻計算出震級、烈度、震源等大致信息,有關部門可以搶在橫波到達地面前10餘秒通過電視和廣播發出警報。電視廣播依靠的是電磁波,它的速度比橫波速度要快得多。預警體系的有效運轉,依託於一個強大的地震監測網絡。

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事件事先發出通告,而地震預警則是破壞性地震已經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形成之前發出警告。地震預報在全世界範圍內仍是一大難題,但地震預警是完全可行的。

預警系統的原理決定了其提供的應急時間是有限的。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可以停止高速列車、從電梯撤離、終止或保護關鍵儀器和設備、將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等。但也不能把預警的作用一味誇大。

這也反映了預警系統的規律: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預警的時間就越短;離震中越遠,提供的預警時間越長,但意義也隨之削弱。另外,地震預警因為求“快”,對地震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斷不一定完全準確。因此學界至今仍對地震預警持不同意見,支持方認為它能有效避免損失,反對方則認為它需要長期的人力物力投入,效果卻有限。從長遠看,加強房屋抗震設計,是更有效的抗震自救之道。

地震預警的概念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是一回事嗎 專家解讀地震預警與預報區別 第2張

地震預警信號

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

地震的成因是由於地下幾公里至數百公里的巖體發生突然破裂和錯動。而這些破裂和錯動釋放的能量又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輻射出去。地震波是一種機械波,具有一定的傳播速度,當地震發生後,要等相應的地震波傳播到人所在的位置。這個時間差給地震預警留下了空間。

地震發生時,首先出現的是上下震動的P波,震動幅度較小,要過大約10秒到1分鐘時間,水平運動的S波才會到來,造成嚴重破壞。地震預警就是利用地震發生後,P波與S波之間的時間差。原理上,在距離震源50公里內的地區,會在地震前10秒收到預警信息;90-100公里內的地區,能提前20多秒收到預警信息。根據數據準確估計震級、震中位置以及快速估計地震對預警目標的影響等。

研究表明,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傷亡率減少14%;如果預警時間為10秒和60秒,則可使人員傷亡分別減少39%和95%。

地震預警系統是指實現地震預警的配套設施。按照系統響應的順序可包括:地震監測台網、地震參數快速判測系統、警報信息快速發佈系統和預警信息接受終端。整套系統的特點是高度集成、實時監控、飛速響應,尤其是飛速響應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地震預警系統其實就是在和地震波賽跑,多跑贏一秒,就能多獲得一秒的應對時間,用分秒必爭來形容最為恰當不過地震預警系統的工作原理就在於可以探測到地震發生最初時發射出來的無破壞性的地震波(縱波即P-波,primarywave),而破壞性的地震波(橫波即S-波,secondarywave)由於傳播速度相對較慢則會延後10~30秒到達地表。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測儀器檢測到縱波(P-波)後傳給計算機,即刻計算出震級、烈度、震源、震中位,於是預警系統搶先在橫波(S-波)到達地面前10~30秒通過電視和廣播發出警報。並且,由於電磁波比地震波傳播得更快,預警也可能趕在P波之前到達。

當地震發生後,離震中最近的幾個預警台站會陸續接收到地震信號,觸發地震參數快速判測系統;在收到信號的幾秒至十幾秒內,快速判測系統將估算出地震的發震時刻,發震位置,震源的類型和震級的大小;然後利用這些參數模擬出相關區域內地面運動的強烈程度;根據模擬的結果,搶在相應地震波以前,向不同地區發出相應的預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