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我國地震預警的研究現狀如何?

“地震預警”是指突發性大震已發生、搶在嚴重災害尚未形成之前發出警告並採取措施的行動,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 也稱作“震時預警”。地震預警系統是指實現地震預警的配套設施。2012年9月2日,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發自主研發的地震預警系統通過鑑定 。

地震預警系統是指實現地震預警的配套設施。按照系統響應的順序可包括:地震監測台網、地震參數快速判測系統、警報信息快速發佈系統和預警信息接受終端。整套系統的特點是高度集成、實時監控、飛速響應,尤其是飛速響應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地震預警系統其實就是在和地震波賽跑,多跑贏一秒,就能多獲得一秒的應對時間,用分秒必爭來形容最為恰當不過。

我國地震預警研究現狀

中國雖然是個多地震國家,由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巨大,但除大亞灣核電站在法國人承建時建立了一個由地震監測網絡和人工決策相結合的地震預警系統外,中國尚未自主建設過其他重大工程地震預警系統,有關研究工作也僅是剛剛在個別高校和研究所興起。儘管地震預警在國外已有近50年的實踐歷史,但在中國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都是一片空白。強震動數據的實時處理與地震三要素的快速確定;地震動場的生成;基於地震動參數的震害快速評估等都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科學和技術問題。

中國從上世紀末開始開展地震預警技術先期研究,已在測震台網和強震動台網觀測數據實時處理、地震事件的實時檢測、基於有限台站記錄的實時地震定位、基於地震動初期信息的震級測定以及和地震動場實時預測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於地震本身是地質問題,由於相關研究費時費力所以造成很多學者選擇其他研究方向。

我國地震預警系統研究進展

中國在“九五”期間,在首都圈建立了由72台衞星傳輸、80台電話撥號傳輸的數字強震台站組成的地震烈度速報系統,目標是當首都圈內發生里氏3.5級以上地震時,在5分鐘內提供初步地震位置、10分鐘內給出地震參數與地震烈度分佈。在“十五”期間,還計劃在北京、天津、蘭州、昆明、烏魯木齊五大都市建設以強震動觀測台網為基礎的地震動強度速報系統。但是這一系列的成果都不足以説明中國預警機制的進展。

地震預警系統可以通過增加地震監測網點、完善信息傳播機制來建立,硬件上,在中國只需兩年就可建成。中國非常有必要把中國的相關地震學研究力量組織起來,形成有效的應急地震學研究體系,使中國儘快建立起強地震早期預警系統。中國要建立預警系統,地震監測台站密度還不太夠。中國西部地區台站密度比較小,做起來難度大,需要再加密。首都圈台站密度比較大,做起來容易些。

成都建成世界最大地震預警系統

2013年3月18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宣佈該研究所在相關部門支持下,初步建成了覆蓋面積為40萬平方公里的地震預警系統。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建設的地震預警系統包括了佈設在甘肅、陝西、四川、雲南等8個省市的部分區域的1213台地震監測儀器、預警中心和通過多種方式的預警信息實時發佈和接收系統,總價值1.6億元,得到了科技部、中國地震局、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應急辦和成都市高新區等相關部門的支持。

(關注地震,關注四川雅安地震,就請關注本站地震專題)

我國地震預警的研究現狀如何?
掃碼關注公眾號

我國地震預警的研究現狀如何? 第2張
掃碼下載app

TAG標籤:地震 預警 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