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臘八節是怎麼來的

導語:關於臘八節我們總有很多話想説,可能是喝臘八粥的温暖,也可能是臘八節的傳説引人入勝,甚至是臘八節的一場傳統活動都可能讓人難以忘懷。今天我們就由此展開關於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的講解,和大家好好聊一聊臘八節是怎麼來的。

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臘八節是怎麼來的

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臘八節是怎麼來的

臘八節的來歷

臘八節的來歷

按照中國農曆,每年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臘月初八日又被稱為“臘八節”。

“臘”,《説文解字》稱“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可見“臘”本是古代的一種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舉行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載:“(孟冬之月)天子乃祈來年於天宗,大割祠於公社及門神,臘先祖五祀,勞農以休息、之。”孔穎達在註疏中解釋説:“臘,獵也。謂獵取禽獸以祭先祖五祀也。”

“臘八”這個節日得以盛行,除了古老的臘祭原因以外,與後世的佛教傳説也有很大關係。據史書記載,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因傳説釋迎牟尼出家後,苦於修行,在飢餓困境中得一牧羊女用“奶粥”搭救,這個日子換算成中國農曆,也正好是臘月初八。佛門為了弘揚此事,宣稱臘月初八是佛祖釋逝牟尼的“成道日”,佛教徒便在這一天施粥揚義,弘揚佛法,舉行各種浴佛活動。因而臘八又成為了佛教的“成道節”。由此,我國固有的傳統節日“臘八節”的內涵和風俗活動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得以豐富和發展。

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臘八節是怎麼來的 第2張

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的習俗

祭祀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説文》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喂樹

臘八節喂樹是為了樹長得快,多結果子。常喂的樹主要是核桃樹。這類樹根深,長得粗壯,枝繁葉茂,結果多。喂樹時把米飯、包穀珍珍蒸熟,用斧子將樹根部砍兩下,然後塞上去。一邊往上塞一邊自言自語:“肯結吧?肯結;不落吧?不落!”(肯結,方言,意為繁殖能力強,結果子多)祈求多結果子,不到成熟收穫不會輕易剝落。同時還要燃燒包穀秸稈、麥草對樹根粗皮薰燒,據説這樣樹以後長得快。過去農村經濟落後,文化匱乏,此俗盛行。在這裏可以不吃臘八粥,但必須喂樹,固執地認為只有把樹喂得好才結得好。

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臘八節是怎麼來的 第3張

臘八節

臘月八這天,家家都要喂樹,求多結果子,實現豐產願望。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隨着科學文化普及,依靠科技和推廣優良品種成為共識,喂樹的習俗在民間消失了。在鄉村一些樹齡較高的老核桃樹根部可見喂樹留下的斑斑痕跡。喂樹雖然沒有科學意義,但這種拙樸的民俗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泡臘八蒜

臘八這天,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泡臘八蒜。臘八蒜,就要在臘月初八這天來泡。否則,就不能叫臘八蒜。製作臘八蒜的用料簡單、過程方便,大蒜、醋,還有一個可以密封的瓶瓶罐罐之類的東東。

蒜要一瓣一瓣地剝皮,剝幾瓣還行,多了就有點着急了。耐下心來,享受制作臘八蒜的過程!把剝好了皮的蒜,洗淨、晾乾,瓶瓶罐罐也要洗淨、晾乾!臘月初八這天,把洗淨晾乾的蒜瓣兒放到瓶瓶罐罐裏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低温、不見光的地方。

過段時間(7-10天),泡在醋中的蒜慢慢地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如同翡翠碧玉一般。這就是成功的臘八蒜啦。據説,只有臘八這天泡的蒜效果最佳,大家來驗證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