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的由來傳説

導語:我們慶祝臘八節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根據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來看,臘八節其實從遠古時期的臘祭開始,隨着佛教的傳入有了喝臘八粥的傳統,到現在我們慶祝的臘八節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不斷演變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臘八節的由來傳説,聆聽臘八節的故事。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的由來傳説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的由來傳説

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的由來

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稱為“臘八”節,古時叫“臘日”,這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傳統節日。從廣義上來講,夏曆十二月初八之臘八,和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加上正月十五的元宵,都是傳統春節的組成部分,而臘八則標誌着整個辭舊迎新活動的開始。

“臘八”節的形成,是兩個方面結合的產物:一是古代的“臘祭”;二是佛教文化的影響。這一節日可謂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與外來佛教文化交相融合的產物。

按照古書記載,“臘”,古時也稱“蠟”或“獵”。臘(蠟或獵)是古代歲終的一種祭禮。夏朝稱“嘉平”、殷商稱“清祀”、周朝用“大蜡”、漢代才稱“臘”。在古代農業社會,一切風俗習慣,都免不了與農業生產發生聯繫。農民的生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較忙的,只有在冬藏之季較空閒。所以,人們通常在收成之後的年底,組織起來去野外獵取禽獸,用於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以求來年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祈求來年避免厄運,驅除不祥,家人平安、吉祥,這便是“臘祭”也叫“獵祭”。因此,人們把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就來源於年終祈福,酬謝神鬼。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的由來傳説 第2張

臘八粥

 臘八節的風俗

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中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仍保留此習俗,中國南方地區已偏少,台灣等地則幾乎沒有。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

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中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在民間,家家户户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蒜

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後,正值春節,由於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

臘八蒜還有更深的含義。 “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到了年關,商家開始算大賬,各家各户也開始算自己家的小賬,還欠別人多少錢,別人還欠自己多少錢都有數。 但人們礙於情面多不好意思直接跟人要債,這時拿着事先醃製好的臘八蒜送給對方,什麼話也不用説,就都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臘八蒜這時又成了“臘八算”,多麼聰明的老百姓!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的由來傳説 第3張

臘八節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户户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所謂臘八面,就是用八種菜和肉類做成躁子,澆在麪條上吃,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潼關一帶人吃臘八面,講究放辣椒油,取“辣”字和“臘”字的諧音,突出臘八面的含義,也突出了當地的飲食風味,他們稱為“臘八湯麪”。西北不少地方的人民在吃臘八面時,還有放羊肉的習慣,這更是美中加鮮,營養更善了。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脱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説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從臘月開始,人們就開始忙碌着喜迎新年的事了。其實,年的起點與終點在民間有不同的習慣算法,但一般是從農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臘八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臘八節的由來傳説 第4張

臘八節

 臘八節的由來傳説

臘八節傳説

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着許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