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春捂秋凍下一句是什麼俗語 春捂秋凍有道理嗎

導語:春捂秋凍下一句是什麼俗語?其實,春捂秋凍是一句諺語,這句諺語完整的是“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也就是説,如果你做好了“春捂秋凍”的工作,那麼你的身體將會很健康,不會生病。很多人認為諺語沒有科學根據,不可信,到底春捂秋凍有道理嗎?我們來看看專業人士的解釋。

春捂秋凍下一句是什麼俗語 春捂秋凍有道理嗎

春捂秋凍下一句是什麼俗語 春捂秋凍有道理嗎

春捂秋凍下一句是什麼俗語

春捂秋凍

我國自古以來就流傳着“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養生保健諺語。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其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於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對於身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人的體温總是保持相對恆定,一般在攝氏37℃左右。如果體温太高或太低,都會使人體生理功能受到損害。

“春捂”就是説春季,氣温剛轉暖,不要過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温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温變化又大,俗話説“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過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氣温下降,就會難以適應,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而入,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秋凍”就是説秋季氣温稍涼爽,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温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温的適應力。同樣道理,季節剛開始轉換時,氣温尚不穩定,暑熱尚未退盡,過多過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氣温回升,出汗着風,很容易傷風感冒。

春捂秋凍有道理嗎

春捂秋凍

春捂秋凍是有道理的,原因如下:

春季中自然界氣温處於上升階段,但室內氣温由於房屋熱惰性跟不上室外而產生內外温差。這種温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後達到最大,常常有3-5°C之多,甚至更大得多。特別是,從温暖陽光下走進陰涼的室內,老人和病人必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涼致病。由於中國在同緯度上春(秋)季升(降)温最急,因此才誕生了中國特殊的“春捂秋凍”的養生諺語。

冬去春來,是從冷轉熱的過渡階段,天氣雖然已經暖起來,但是氣候經常變化,一會暖一會冷,往往是太陽出來後,風和日暖,遇到颳風下雨就會冷起來。由於人們在冬天已經習慣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會不適應氣候變化而容易着涼得病。所以,人們在初春季節要有意捂着一點,慢慢的減衣服。

秋季氣温處於下降階段,室內氣温因房屋熱惰性而落後於室外大自然,從而產生相反的温差。從室外走進室內,氣温升高,自然需要脱衣秋“凍”,以防出汗傷陽,影響身體健康。

夏去秋來,是從熱到冷的過渡階段,天氣雖然冷起來,但有個轉變的過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趕緊穿上許多衣服,甚至過早地穿上棉衣,這種做法不好,因為過早地穿上棉衣,就會使身體得不到對冷空氣的鍛鍊,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於人體功能的調節,結果,到了三九嚴寒,真正大冷季節,鼻子和氣管一旦受到冷空氣侵襲,裏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縮,使血流量減少,引起抗菌能力減弱,躲在鼻子或氣管裏的病菌乘機活動,引起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發燒、使人傷風感冒。所以,秋季又應該凍着點,衣服要慢慢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