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習俗

當前位置 /首頁/節日/節日習俗/列表

東北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東北小暑吃哪些傳統食物

導讀: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説。我國多地自小暑起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小暑節氣一到,很多地方的人會吃一些相應的食物應節氣,那麼東北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呢?東北小暑吃哪些傳統食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東北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東北小暑吃哪些傳統食物

東北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餃子源於中國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漢族傳統麪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由東漢南陽涅陽(今河南南陽鄧州)人張仲景發明,最初作為藥用。

2、蓮藕

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而且藕含有大量的單寧酸,有益人體健康

3、麪條

麪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麪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作為主食又可作為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4、黃鱔

黃鱔又名鱔魚。體細長呈蛇形,體長約20-70釐米,最長可達1米。體前圓後部側扁,尾尖細。頭長而圓。口大,端位,上頜稍突出,脣頗發達。

東北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東北小暑吃哪些傳統食物 第2張

小暑農事活動

小暑前後,除東北與西北地區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農業生產上主要是忙着田間管理了。早稻處於灌漿後期,早熟品種大暑前就要成熟收穫,要保持田間乾乾濕濕。中稻已拔節,進入孕穗期,應根據長勢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單季晚稻正在分櫱,應及早施好分櫱肥。雙晚秧苗要防治病蟲,於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盛夏高温是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盛發的季節,適時防治病蟲是田間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環節。

小暑節氣期間早稻、春玉米處於灌漿乳熟期,是籽粒形成的關鍵時期。農事活動以防止早衰、促進灌漿、提高千粒重為目標,生產上需注意預防高温逼熟和乾旱災害,遇35℃以上高温或乾旱時可採取灌溉措施改善田間小氣候,或噴施葉面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

中稻、夏玉米處於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換期,期間需水量大。中稻田過早斷水不利於有效分櫱形成和幼穗分化,夏玉米可能出現卡脖旱而導致嚴重減產。棉花處於花鈴期,晚稻處於秧田期,需注意保持溝渠通暢,防止漬澇。此外,小暑期間天氣條件好,是開展病蟲防治等田間作業的有利時機。

東北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東北小暑吃哪些傳統食物 第3張

小暑氣象變化

小暑開始進入伏天,“入伏”後空氣濕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濕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東南風,而東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氣潮濕,海風的潮濕造成了三伏天濕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濕”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北方地區“高温、乾燥”。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小暑,大地便不再有一絲涼風,風中還會帶着熱浪。中國南方各地也進入雷暴最多的時節,常伴隨着大風、暴雨。

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温為26℃左右。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温高於30℃、日最高氣温高於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