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關於除夕夜的來歷介紹

關於除夕夜的來歷介紹

導語:除夕是一個美好的日子,家家團圓的日子,又稱大年三十。在除夕之夜裏,每一家每一户都貼春聯,吃餃子,穿新裝,放鞭炮,有的還掛燈籠。在這喜氣洋洋的節日裏,你是不是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呢?不過你瞭解除夕的來歷嗎?以下是萬年曆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除夕夜的來歷

除夕夜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除夕習俗有哪些

除夕習俗: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福”字究竟該怎麼貼沒有統一的標準:

除夕習俗: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説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於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後,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

除夕習俗:祭祖

民俗專家、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室主任陳竟介紹,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才開始享用。

除夕習俗: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現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

除夕習俗: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關於除夕夜的來歷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欲瞭解更多關於除夕的資訊,點擊>>>除夕的來歷和習俗

猜你喜歡:

2017除夕是法定節假日嗎

除夕為什麼不放假 除夕不放假的原因

2017除夕上班幾倍工資 加班工資怎麼算

2017除夕值班工資怎麼算 2017除夕值班幾倍工資

2017年除夕是幾月幾日 今年除夕是二十九還是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