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大年三十除夕的由來 大年三十除夕的來歷

導語:一旦到了大年三十除夕這一天,除夕是真的熱鬧。家家户户都在做年夜飯,到處都是菜餚的香味。最近有些朋友來諮詢,大年三十除夕的由來是什麼?大年三十除夕的來歷是什麼?以下內容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看完就清楚了,還可以分享給小夥伴哦。

 大年三十除夕的由來

大年三十除夕的由來 大年三十除夕的來歷

大年三十

我國在很早以前就有過年的習俗了,早期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這一天又稱除日、歲除、歲盡、暮歲、歲夕等,指的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總之,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又叫守歲。

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除是除舊佈新。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除夕這一天,家裏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春聯、年畫、掛門箋,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圖案的新衣。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癘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

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另外,除夕在我國台灣被稱為“過年日”。這一天的午後,人們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閤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着是“圍爐”,也就是吃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餚,桌下放置火盆,“圍爐”為除夕帶來熱烈的氣氛。遠在他鄉的遊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後,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據説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大年三十除夕的由來 大年三十除夕的來歷 第2張

  除夕圖片

除夕的傳説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夕”的妖怪,專門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沒,只在太陽落山後出來,半夜後又不見其蹤影,沒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兒。老百姓對它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

一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比,箭無虛發,獵狗也非常厲害,見鄉親們被“夕”所害,決心除掉“夕”。他帶着狗到處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説不定“夕”要來。他找到鎮上的人們商量,説“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裏,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他剛闖進一户人家,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接着整個鎮子也跟着敲起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夕”力不從心,想逃跑,哪知後腿被獵狗死死咬着,七郎趁機一箭把“夕”射死。從那以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大年三十除夕的由來 大年三十除夕的來歷 第3張

  除夕

除夕年獸的傳説

傳説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當大雪封山,夕聚會到附近禍害鄉鄰找食物,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裏躲避夕。 這年,村子人在準備避難時,一位好心的婆婆救了餓暈在路邊的孩子,並帶到竹林躲避夕。婆婆告訴孩子,夕追到這,看到人們在伐竹就匆忙走了。

孩子一思索,告訴大家,他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着,回家後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

等到夕再次來襲,孩子出面吸引夕的注意,讓村民往火裏扔碎竹節,可大家因為害怕,都僵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裏扔起了竹節。由於是砍伐不久,濕濕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裏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裏的東西。

夕被嚇跑了,住户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但是那個救了村莊的聰明孩子卻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這個聰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做七郎。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三十,大家都守着碎竹節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據説這就是除夕之名的由來,而掛紅布、點竹節,逐漸演化為後世的貼福字、放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