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2021小暑入伏還是大暑入伏 小暑大暑是幾伏

導語:因為每年小暑和大暑時節天氣會非常炎熱,所以人們便把這兩各個節氣中的一個當做是伏天的開始。那麼,2021小暑入伏還是大暑入伏呢?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三伏天入伏的標誌和夏至三庚日有關,所以小暑和大暑這兩個節氣都並非入伏。如果不是入伏,那小暑大暑是幾伏呢?一起來了解。

2021小暑入伏還是大暑入伏

2021小暑入伏還是大暑入伏 小暑大暑是幾伏

小暑大暑入伏

2021入伏是2021年7月11日,而小暑和大暑分別在7月7日和7月22日,不是入伏時間。

2021三伏天具體時間表:

初伏: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10天);

中伏: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20天);

末伏: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10天)。

小暑大暑是幾伏?

2021小暑入伏還是大暑入伏 小暑大暑是幾伏 第2張

三伏天

根據2021年三伏天時間表可知,小暑是初伏,而大暑是中伏。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温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小暑和大暑的區別:

2021小暑入伏還是大暑入伏 小暑大暑是幾伏 第3張

小暑大暑

(1)時間不同

小暑時間是在每年7月7日前後(7月6日-8日)。大暑的時間是在7月23日前後(7月22日-24日)

(2)太陽位置不同

小暑時,太陽到達黃經105°。大暑時,太陽到達黃經120°。

(3)氣候特點不同

小暑時節,氣候特點是氣温升高,進入伏旱期。大暑時節正值三伏中的“中伏”階段,氣候特點是高温酷熱。

(4)三候不同

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温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一候是指小暑日後,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二候是指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三候是指,老鷹因地面氣温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一候是説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二候是説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三候是説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TAG標籤:幾伏 小暑 入伏 大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