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立秋貼秋膘有什麼説法 立秋貼秋膘有哪些講究

導語:一説到立秋這個節氣,很多人都會想到貼秋膘這個習俗。貼秋膘習俗最開始是在北京、河北等華北地區流行,那麼,大家清楚立秋貼秋膘有什麼説法?立秋貼秋膘有哪些講究?接下去小編帶大家來學習下吧,漲知識的節奏,還不趕緊來圍觀圍觀。

立秋貼秋膘有什麼説法

立秋貼秋膘有什麼説法 立秋貼秋膘有哪些講究

立秋節氣

立秋貼秋膘的説法是過了立秋之後,氣温逐漸下降,人的食慾也會漸漸提高。為了給身體增加一點營養,讓身體看上去更結實(更胖),把整個夏天瘦下去的那部分再補回來,所以就需要“貼秋膘”了。

立秋,民間素有“貼秋膘”的習俗。伏天人們胃口差,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要補了,辦法就是到了立秋吃味道厚的美食,首選吃肉。

這個習俗在北方尤其盛行。比如,老北京的四合院人家,立秋時多燉肉、燒魚、燉雞鴨,其肉多烹製成紅燒肉、白切肉或自制醬肘子肉,也有這天吃肉或螃蟹肉餡或瓜餡餃子的。

講究的文人墨客名伶有“要吃秋、有爆肚”之俗,吃爆肚有養脾胃之功效,盛行於清末民國初年。北京人吃爆肚講究去東安市場、大柵欄的門框衚衕和東四牌樓等地,那兒有著名的爆肚馮、爆肚滿等,他們的爆肚製作精細,肚嫩佐料唯美。

著名作家魯迅、巴金、丁玲等名人曾是門框衚衕的常客,戲劇名伶梅蘭芳、馬連良、李萬春、小白玉霜等也都很喜歡吃爆肚。

立秋貼秋膘有什麼説法 立秋貼秋膘有哪些講究 第2張

 立秋

立秋吃燉肉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在這天吃燉肉別提多講究了。家裏的主婦要到市場上買一大塊非常新鮮的豬後臀尖肉,回到家裏洗淨。在爐子上坐好了鍋,裏面除了切成方塊的肉和水以外,還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醬、鹽等,用文火燉。

在這裏面的料包可不簡單,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葉、木香、涼姜、白芷、陳皮、豆蔻、砂仁、桂圓、小茴香、甘草等20多種中草藥香料組成的,燉出來的肉香味撲鼻。可以説在這一天裏,整個城市完全沉浸在燉肉的香味裏。

其實立秋這天吃燉肉,除了久遠的風俗習慣以外,對養生保健也是大有好處的。因為夏天太熱,人們會不自覺地偏食,這對人體的生態平衡是非常有害的,往往還會對人體的內分泌和生物機能造成影響。

而就在立秋的時候,人們用吃燉肉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在體內既補充了必要的營養如脂肪、蛋白質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又起到了增強肌體抵抗能力的作用。同時,料包內的各種中草藥的中和,對人體更是起到了祛瘟除濕、平補平瀉的療效。

立秋貼秋膘有什麼説法 立秋貼秋膘有哪些講究 第3張

立秋圖片

立秋貼秋膘的意思

意思是立秋時,民間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

一旦立秋,民間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此稱之“秋膘”。在夏季因為缺覺、出汗、食慾不高等原因,使得身體消瘦,體質下降,因此立秋後要把身體虧欠的通過食療補起來。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

貼秋膘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