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習俗

當前位置 /首頁/節日/節日習俗/列表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古代寒食節吃哪些傳統食物

導讀:寒食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那麼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古代寒食節吃哪些傳統食物呢?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古代寒食節吃哪些傳統食物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1、清明果

清明果一般都是在清明節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它的味道與其他事物並不相同,它的形狀類似於餃子,而它的外皮卻是用鼠鞠草或者艾草製作而成的。它的餡兒一般都是有雞蛋、韭菜等等食物。

2、青精飯

又稱烏飯、烏米飯、烏稔飯,用糯米染烏飯樹法之汁煮成的飯,顏色烏青,為寒食節的食品之一。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古代寒食節吃哪些傳統食物 第2張

3、寒食粥

寒食節日的期間是不允許老百姓動煙火的,因此在寒食節當中,許多老百姓都會背下,許多麥粥以此來紀念先人。

4、青團

相信,很多人對青團並不是特別瞭解,其實它就是一種草頭汁製作完成的綠色糕點。它的口感非常好帶有艾葉香草氣息、香甜可口。青團主要是在江南一帶的清明時節比較流行,而且它更是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

5、清明螺

清明螺即田螺、螺螄,清明前是食用螺螄的最佳時令,此時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鵝”和“清明螺,頂只鵝”的説法。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古代寒食節吃哪些傳統食物 第3張

寒食節傳統習俗

1、插柳

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為懷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户”、“插於檐插柳寢灶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説。

2、踏青

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可謂盛極。

3、鞦韆

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項目。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