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2018立冬三候什麼意思 立冬節氣有哪些物候變化

導語:立冬是我們二十四節日的重要節氣之一,每個節氣都有它特別之處。立冬表示冬天的開始。那麼立冬三候什麼意思呢?瞭解立冬節氣有哪些物候變化我們就能知道在立冬節氣要注意什麼內容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説説立冬三候的具體表現吧!

2018立冬三候什麼意思 立冬節氣有哪些物候變化

2018立冬三候什麼意思 立冬節氣有哪些物候變化

2018立冬三候什麼意思 立冬節氣有哪些物候變化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怎麼理解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説:“立,建始也”,又説:“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其實,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按氣候學劃分四季標準,以下半年候平均氣温降到10℃以下為冬季,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説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於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

2018立冬三候什麼意思 立冬節氣有哪些物候變化 第2張

2018立冬三候什麼意思 立冬節氣有哪些物候變化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説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着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説,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時節,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於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餘,所以一般還不太冷。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温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温並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從多年的平均狀況看,11月是寒潮出現最多的月份。劇烈的降温,特別是冷暖異常的天氣對人們的生活健康以及農業生產均有嚴重的不利影響。注意氣象預報,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搞好人體防護和農作物寒害、凍害等的防禦,顯得十分重要。

2018立冬三候什麼意思 立冬節氣有哪些物候變化 第3張

2018立冬三候什麼意思 立冬節氣有哪些物候變化

不同地區的立冬飲食

潮汕立冬吃甘蔗

潮汕人有立冬進補的習俗,認為立冬日是進補的最佳日子,進補藥膳用的中藥材有人蔘、當歸、枸杞、冬蟲夏草、茯苓、黃芪等等,藥膳常用的食品有烏雞、鷓鴣、鴿子、鵪鶉、水鴨等。所以這一天市場上的烏雞、鳥類都會比平時熱銷。

立冬日,潮汕家家户户要吃甘蔗,據説,這一天吃了甘蔗,可以保護牙齒,也有滋補的功效。潮汕有一句俗語:“立冬食蔗不會齒痛”。

有些汕頭人在立冬日還有吃炒香飯的習俗。用蓮子、香菇、板栗、蝦仁、紅蘿蔔等做成的香飯,深受汕頭人的青睞。板栗作為炒香飯的上等佐料,在市場上也十分熱銷。

四川立冬吃羊肉

華鎣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俗話説,立冬這天吃羊肉,整個冬天都不怕冷。在這冬季的第一節氣來到之日,華鎣市鎣城滿城充滿着羊肉撲鼻的香味,讓人垂涎欲滴。

據當地老華鎣人講,立冬這天吃了羊肉就能強身健體,禦寒保暖,就能抵禦嚴寒的侵襲。故在華鎣山下,立冬吃羊肉便成了當地市民中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來此成家立業的新華鎣人經不住滿城飄香羊肉味兒的誘惑,也無暇顧及老人們説的“立冬吃了羊肉能強身健體,抗寒保暖”的真實性,跟着吃起了美味可口的羊肉,喝起了味道鮮美的羊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