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新聞/列表

南北小年怎麼過 南北方過小年有什麼不同區別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小年。當然,我國各地的小年時間其實有所差異,即臘月二十三一般是北方的小年,而南方的小年大部是在臘月二十四,有個別地方是在元宵節等。那麼,南北小年怎麼過呢?具體南北方過小年有什麼不同區別?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南北小年的風俗差異。

南北小年怎麼過

南北小年怎麼過 南北方過小年有什麼不同區別

小年

南方過小年期間,家家户户會將家裏的牀單被罩拆除清洗,並將被褥放在陽光下晾曬,有着掃塵迎新的寓意,而且一家人會聚集在一起,製作米餅、年糕等美食,和家人一起享用。

北方過小年有貼窗花、祭灶神、吃餃子的習俗,小年當天早上,人們就會將剪好的窗花貼在玻璃上,營造喜慶的氛圍,並且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食用,而且在吃飯前會擺上祭祀的用品,由男性成員舉行祭灶神的儀式。

小年南北方吃什麼?

1、吃餃子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麪。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説法。

2、吃灶糖

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3、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傳説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也有人説,祭灶用灶糖,並非粘灶爺的嘴,而是粘嘴饞好事、愛説閒話的灶君奶奶的嘴。

南北小年怎麼過 南北方過小年有什麼不同區別 第2張

小年食物

4、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5、爆米花糖

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説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6、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説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7、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説,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

8、米餅

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温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南北小年怎麼過 南北方過小年有什麼不同區別 第3張

小年美食

9、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説:“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10、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説人間壞事。

11、火燒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12、麪食

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