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白鱘還有復活的希望嗎 白鱘是有復活的可能嗎

導語:據説,白鱘是距今已有一億五千萬年前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而如今它已經宣佈滅絕。最近有些朋友想來了解下,白鱘還有復活的希望嗎?白鱘是有復活的可能嗎?今日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比較實用的內容,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白鱘還有復活的希望嗎

白鱘還有復活的希望嗎 白鱘是有復活的可能嗎

白鱘

可能有復活的希望,不過具體要看官方公佈的信息為準。目前白鱘是否真正滅絕,還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

魚和人一樣,需要有東西吃、有地方住,才能存活,特別是對於白鱘這種處於長江水生生物系統金字塔頂端的生物。為此,營造一個各個生態位上的生物都能找到“口糧”的健康生態系統至關重要。

長江流域分佈着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長江特有魚類170多種;擁有白鱀豚、白鱘、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國家重點保護水生生物12種。2020年1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淡水魚一般四到五年達到性成熟,十年時間意味着可以讓兩代以上的魚類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

另外,鱘魚專家還將目光投向了與白鱘同屬的匙吻鱘,期望從它們身上找到“復活”白鱘的祕碼。

大自然處處藴藏着驚奇,長江白鱘有機會“復生”嗎?比如,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腔棘魚,1938年在非洲南部重新被捕捉到。只要我們善待自然,自然也不會吝於還我們以“奇蹟”。

白鱘還有復活的希望嗎 白鱘是有復活的可能嗎 第2張

鱘魚

進化兩億年的“超長待機”物種為何集體走向瀕危

鱘魚仍是“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類羣”:全球現存的26種鱘魚均面臨滅絕威脅,約2/3的鱘魚種羣處於極度瀕危狀態。為此,紅色名錄同時提升了七種鱘魚的保護等級。

“鱘魚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兩億年,與它同時期的許多物種都滅亡了,為何‘活化石’們在短短几十年內集體走向瀕危,這很值得研究,更值得人類警醒。”鱘魚專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莊平説。

以白鱘為例,這是中生代白堊紀殘存至今的古代魚類之一。在我國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説法。“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指的是長江白鱘。在史料記載中,最大的長江白鱘可長到七米多長、重千斤以上。

為何“超長待機物種”迅速走向滅亡?莊平認為主要有兩大主要原因:棲息地的破壞和過度捕撈。一方面,人類活動和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原有棲息地不再適合鱘魚生存;另一方面,幾十年前,鱘魚是全球漁業的重要捕撈對象,魚類資源的補充速度跟不上捕撈強度,導致所有種羣大幅衰退。

上世紀70年代,長江白鱘一年的捕撈量在5噸左右,僅僅30年後就蹤跡難覓,其消失速度之快令人歎息。它的最後一次“露面”是在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救助了一條長江白鱘,然後將其放生並跟蹤。但隨後,船觸礁,被放生的白鱘電波信號也消失不見。

白鱘還有復活的希望嗎 白鱘是有復活的可能嗎 第3張

白鱘圖

白鱘相關資料

在2003年,在宜賓被誤捕到的白鱘,它個頭高大,長達3米,重160公斤。3年過去了,白鱘再也沒有出現在人類的視野裏。由於環境變化,已沒有白鱘生存的自然條件。

1、漁民發現並搶救白鱘。

2002年12月12日,一漁民在長江南京段潛洲附近發現一條白鱘,專家將這條白鱘打撈出水進行搶救。這條白鱘呈灰白色,長3.3米、重約130公斤。白鱘出水後,水產專家割開漁網,開始替白鱘清理和縫合傷口。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鱘類研究權威危起偉教授説:白鱘十分珍貴,有“水中大熊貓”之稱。這次發現的白鱘是中國50多年以來長江下游發現的最大的一條。

2、受傷白鱘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