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龍頭節是什麼節日 每年龍頭節什麼時候

導語:進入農曆二月之後,大家都在説什麼龍頭節,那麼,龍頭節是什麼節日呢?具體每年龍頭節什麼時候?原來,龍頭節就是我們常説的“二月二龍抬頭”,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到來。每當這天,人們會剪頭髮、吃龍鬚麪、洗龍水澡等等。各地風俗不同,你們那幹啥呢?

龍頭節是什麼節日

龍頭節是什麼節日 每年龍頭節什麼時候

龍頭節

龍頭節即二月二龍抬頭。龍抬頭(農曆二月二日),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鬥指正東)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龍抬頭”的説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上古時代人們選擇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組星象作為座標,以此作為觀測天象參照物。古人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因為它們環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棲宿的場所,所以稱作“宿”。“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北方地平線下。仲春(驚蟄至春分間),角宿(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龍抬頭是指蒼龍七宿羣星在天空的隱現變化,並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

蒼龍七宿的出沒週期與一年農時週期相一致。春天農耕開始之際,蒼龍七宿在東方地平線上開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龍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長,蒼龍高懸於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莊稼豐收,蒼龍也開始在西方下落;冬天萬物伏藏,蒼龍則隱藏於北方地平線以下。古人把仲春時蒼龍七宿在東方地平線上嶄露頭角稱為“見龍在田”(即為“龍抬頭”),仲夏蒼龍七宿升至正南中天稱為“飛龍在天”;此外還有“亢龍有悔”、“羣龍無首”等,分別對應各時節天象。龍抬頭在農耕文化中標示陽氣自地底而出,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了。龍抬頭時節,我國長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春雷始鳴。元時期將陰曆“二月二”稱為龍抬頭,從節氣上説,“二月初二”正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與“龍抬頭”相關的的活動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是人們寄託生存希望的活動。就全國而言,由於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

每年龍頭節什麼時候?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

習俗:

龍頭節是什麼節日 每年龍頭節什麼時候 第2張

龍頭節

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户使耕牛

“二月二”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户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較嚴重,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着一年的大豐收。所以又有農諺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

在北京地區民間有民諺説“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着蠟燭,照着房樑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龍抬頭這一天進行驅蟲活動的習俗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二月二在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前後,此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如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樑頭、牆壁、門户、牀炕等,以避蛇蠍、蚰蜒、老鼠等蟲物。通常還要念吟唱歌謠,如“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不露頭。”(天津)、“二月二,敲瓢碴,十窩老鼠九個瞎。”

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

“二月二”還是一個媳婦回孃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裏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孃家。所以中國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

龍頭節是什麼節日 每年龍頭節什麼時候 第3張

龍頭節習俗

吃龍鱗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麪醬,配上大葱,再夾上合菜,捲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麪條、水餃等。

在天津,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煎龍鱗。

據天津民俗專家王利文介紹,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所以這天的民俗吃食多帶個"龍"字,如吃餃子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天津人這天的節令吃食"獨一份兒":講究吃"煎燜子"。

"煎燜子"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面都被煎出黃嘎兒來,以表示對"懶龍"的懲罰,督促它盡力治水,好帶來豐收。

王利文説,天津的燜子跟各地的涼粉、粉皮屬於同類食品,是用澱粉調水熬熟呈流質狀,經冷卻而成的。天津燜子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燜子要用平底鐺,少加些油,慢火煎到雙面微現焦黃。盛到碟子裏趁熱澆上麻醬汁、蒜泥、醋、醬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食用,清香爽口,餘味綿長。

民俗專家説,燜子有涼粉一樣的"涼性"。將近早春,人體裏陽氣萌動,又時有春寒,燜子煎熱了吃,涼熱兼顧,跟節令配合非常得當,盡現中國飲食的養生之功。

在山東,二月二家家户户炒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