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城市文化/列表

盤點廣東惠州特色美食小吃

導語:惠州毗鄰深圳、香港,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東莞市和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同時也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稱為客家僑都。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幾樣特色小吃

盤點廣東惠州特色美食小吃

1.惠州補天穿:正月二十,是惠州的補天穿節。這一天,人們在大門兩旁掛起蒜菜,然後做樹鋪粄,放置露天祭拜上蒼後,又將部分薄餅扔到屋頂,剩餘的家人聚而食之,謂之“補天”。補天穿的煎餅,把糯米粉加水調勻,在鐵鍋上做成煎餅狀,越大越好,越大就越能補天。然後在煎餅上抹上花生、芝麻、白糖做成的甜餡料,也可抹上肉絲、蝦米、蘿蔔絲、葱、蒜等鹹餡,捲起來吃,就象捲起的牀鋪,故惠州話又稱之為“樹鋪卷”。甜餡的樹鋪粄吃起來軟糯香甜,鹹餡的樹鋪粄吃起來糯而不膩,還帶着蘿蔔的清香。

2.阿嫲叫:阿嬤叫為惠州傳統風味小吃,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惠州密集的老城區小巷口,常見簡單的爐灶支起油鍋,以白蘿蔔絲、蝦米、肉粒,和以調好味料的麪粉漿,用小網簍舀放進沸油鍋中慢火煎炸,成小碗狀,外酥內軟,有蘿蔔的清香而不油膩,噴香可口。相傳這種風味的起名與老太太有關,惠州人稱祖母為“阿嬤”。當年,惠州剛出現阿嬤叫時,油炸香味濃郁,連掉光牙齒的老太太也被香味吸引過來,因此便起名“阿嬤叫”。

3.艾粄(角):“過冬食粉果”,粉果即艾角,這是惠州特有的過冬習俗,民間俗話稱為“角仔”。製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製作“艾”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開水煮後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絨狀,製成食用艾。之後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鹹、甜各料做餡包成角狀。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采用鹹料,傳統用料多為蘿蔔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4.蘿蔔粄:是流行於惠陽地區的一種客家小吃,是冬至的必吃的應節小吃。以蘿蔔絲作為主餡,輔以蝦米、肉末等材料,以糯米包裹,通過水煮或油煎等形式煮熟,使得鮮甜的蘿蔔與其他餡料相互滲透,口感甚佳。

5.龍門炒米餅:於400多年前的明代,惠州龍門人就有除夕前打米餅的習俗。每到年底,家家户户開始打米餅。米餅,一方面是手信,另一方面也是乾糧。上山下田的鄉民,帶上幾個米餅,兑着冷水就可充飢保暖。春節期間,當地人就帶着炒米餅走親訪友。它承載着龍門人對“禮”的重視。

6.餈粑:惠州人又叫餈粄、捏餈、逆餈,是惠州鄉下人與城裏人都喜歡吃的一種茶果。用糯米包裹着花生末、白糖、芝麻的白色餈粑,一個個圓滾滾,軟黏可口,韌勁十足。

7.博羅酥糖:是博羅的一種傳統美食,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博羅酥糖風頭強勁,曾經風靡粵港澳。如今的博羅酥糖,以當地產的黑白芝麻為主要原料,以麥芽糖、白沙糖、麪粉等做配料,用傳統的加工工藝精製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