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當前位置 /首頁/新生活/生活/列表

古代滿100歲的人稱為什麼 古代100歲的年齡稱呼

古代滿100歲的人叫期頤。源於漢時戴聖所輯的《禮記·曲禮篇》:“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古代滿100歲的人稱為什麼 古代100歲的年齡稱呼

出處

  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

孫希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方氏愨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唐李華《四皓銘》:抱和全默,皆享期頤。

古代滿100歲的人稱為什麼 古代100歲的年齡稱呼 第2張

宋陸游《初夏幽居》詩之五:餘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席方平》:今送汝歸,予以千金之產、期頤之壽,於願足乎?

郁達夫《代洪開榜先生祝樑母鄧太夫人八秩大慶》詩:好待期頤觴詠日,重摩銅狄話滄桑。

古代滿100歲的人稱為什麼 古代100歲的年齡稱呼 第3張

蘇軾《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閒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頤”即為頤養天年的意思。

雲南羅平富樂下菜園村有一塊古匾“期頤人瑞”,説的是該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經活到一百多歲,所以有這個稱唿,在這裏,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頤是贍養的意思,期頤人瑞指由於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兒孫贍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