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當前位置 /首頁/新生活/生活/列表

花甲之年的年齡 古代老年人年齡雅稱

“花甲之年”的年齡是六十歲。因為六十年為一花甲,所以花甲之年是指人到了六十歲,也可稱耳順之年。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又一種説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跡,到了六十歲,隨着身體的愈加衰老,這道白痕就會消失不見,故而稱作“花甲”。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體好的人超過六十歲白痕還在,有的人身體衰弱,未到六十歲白痕就沒有了。

花甲之年的年齡 古代老年人年齡雅稱

古代老年人年齡雅稱

1、60歲稱“花甲”、“花甲之年”或“耆”、“耆老”。因為我國古代採用農曆干支紀年,而干支紀年則是60年為一輪,干支搭配的第一個名稱叫“甲子”,同時干支名稱是錯綜參互配搭的,所以每一輪就稱作“花甲”,於是人們就借用這個干支一輪的名稱來稱呼60歲的老人,而超過60歲又未到70歲的老人,即稱“年過花甲”。“耆”是《禮記·曲記篇》裏對60歲的稱謂:“六十曰耆,指使。”又因為歷來都以60歲為老,所以又在“耆”後面加個“老”字,稱60歲為“耆老”。

2、70歲稱“古稀”、“古稀之年”或“老”、“老傳”。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第二首寫道:“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後一句成為千古絕唱,家喻户曉,於是後人即以“古稀”或“古稀之年”來代稱70歲。稱70歲為“老”、“老傳”,也出自《禮記》:“七十曰老,而傳。”這種稱謂因為敵不過杜甫詩句,所以不太普及。

3、80歲稱“耄”、“耄耋”。《禮記》裏説:“八十、九十曰耄。”“耄”和“耋”都是會意字,指人年老,因此就把80、90歲的人稱為“耄耋老人”。

4、90歲除了稱“耄耋”外,還有不少稱謂。稱“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面的斑紋就像老人褶皺的皮膚,所以用“鮐背”來比喻;稱“凍梨”,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許多老年斑,就像凍梨的皮斑,也是一種比喻;稱“齯”,“齯”就是嬰兒剛生出的小齒。古人認為,大齒全部脱落,又生出如小孩那樣的小齒,這是老人的特徵之一,所以把90歲以上稱作“齯”。這些稱謂都是以老人的生理特徵來取定的,多少含有不敬成分,因此不多用,一般仍把八、九十歲以上合稱為“耄耋”或“耄耋老人”。

5、100歲稱“期頤”、“期頤之年”。《禮記》裏説:“百年曰期,頤。”“期”指一個週期,即一百週年,如果加個“年”為“期年”,則指一週年。“頤”是保養的意思,《禮記》裏這句話是説人到了一百歲,應當更加需要保養,所以把100歲稱作“期頤”或“期頤之年”。

花甲之年的年齡 古代老年人年齡雅稱 第2張

花甲的由來

以天干地支名號複雜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