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當前位置 /首頁/新生活/生活/列表

一個時辰是幾個小時 古代一個時辰是幾個小時

一個時辰是兩小時,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是根據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時辰是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

一個時辰是幾個小時 古代一個時辰是幾個小時

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中醫養生時辰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十二時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將曆法上的12月名稱應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為子位,南方為午位,東方為卯位,西方為酉位,一晝夜太陽運行12個方位回到原處,這樣便產生了太陽位於一個辰位為一個時辰的概念,一晝夜為12個時辰,人們便可以用太陽在天空所處的方位來確定時間。

一個時辰是幾個小時 古代一個時辰是幾個小時 第2張

漢書·翼奉傳》中載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為太陽位於申的時刻,後又進一步簡化為“午時”等,用十二地支單獨命名。此外,人們還用“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這樣更加形象的別稱,分別對應子時、丑時、寅時等十二時辰。

一個時辰是幾個小時 古代一個時辰是幾個小時 第3張

中華民國成立以前,採用十二地支計時,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時,將一天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中華民國成立以後,採用公元記年、月、日、時,同時又保留中國的陰曆,公元記時,把一天分成24個時辰,比傳統的十二個時辰小一倍,故稱之為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