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為了紀念誰 紀念端午節的名人是誰

導讀:端午節作為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瞭解該節日的都知道,民間不少習俗都是圍繞着辟邪除災、紀念屈原這一思想而展開,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之外,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之説。而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下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為了紀念誰,而紀念端午節的名人到底是誰。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為了紀念誰 紀念端午節的名人是誰

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起源説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説影響最為廣泛。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身死,又成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説法。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

1、一是紀念屈原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天正是農曆五月初五,因此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二是紀念伍子胥説。此説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忠良之臣,原為楚國人,後投奔吳國,因被人陷害,被吳王賜死。臨死前,伍子胥説:“我死後,將我雙眼挖出掛在吳國都城上,以看越國滅吳。”吳王聞聽大怒,讓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馬革裏,在五月初五這天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三是紀念孝女曹娥説。傳説東漢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孝女曹娥,其父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曹娥年僅14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七天七夜仍不見屍體,於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尋找父親,後來抱出父屍。人們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為了紀念她的孝義建了一座廟,稱為曹娥廟。

4、四是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圖騰的部族——史稱吳越族。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為了紀念誰 紀念端午節的名人是誰 第2張

端午節

端午節都有哪些別稱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藴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日的內容非常的豐富多樣。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日,遠早於屈原時期就存在,早在遠古時期,端午節這天為古越人祭祖的節日,當然那個時候沒有端午這個名字,後來逐步變為祛病防災的節日,再後來有了端午節這個名稱,也為了紀念幾位先人,分別是屈原、伍子胥、曹娥。

端午節不僅可以叫做端午節,它的稱呼高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為了紀念誰 紀念端午節的名人是誰 第3張

端午節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説,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道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曹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