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大寒過了是什麼節氣 大寒過了是立春嗎

導讀:大寒過了是什麼節氣?大寒過了是立春嗎?沒錯,大寒之後就是立春節氣,這兩個節氣的交替代表了一年的結束和新一年的開始,也是冬天至春天的過渡段,那麼大寒節氣的由來和習俗知道多少呢?關於立春的由來和習俗,你又有多瞭解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對兩個節氣的介紹,快點來瞧瞧吧。

大寒過了是什麼節氣 大寒過了是立春嗎

大寒過了是什麼節氣 大寒過了是立春嗎

大寒過了是什麼節氣

大寒過了是立春,大寒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24個,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個,過了一個輪迴就從立春開始,因此大寒的下一個節氣是立春。

大寒節氣的由來

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人們常説“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大寒已非常冷。實際上,大寒僅與小寒相對,它們都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有的地區大寒温度並不比小寒温度低,大寒僅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氣候變化的一種趨勢。“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温,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大寒時節,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温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

“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説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

常年大寒節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

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大寒過了是什麼節氣 大寒過了是立春嗎 第2張

  大寒節氣的由來

大寒節氣,全國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於積肥堆肥,為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因為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平時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大寒也成為嶺南當地集中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除此以外,各地人們還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便於及早安排農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廣西)、“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豐年”(貴州)、“大寒無風伏乾旱”(河北)等。

大寒節氣的習俗

食臘八粥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

這時節,人們開始忙着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過了是什麼節氣 大寒過了是立春嗎 第3張

  大寒節氣的習俗

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幹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佈新,準備年貨,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餚。

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

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喝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

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添加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裏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到了臘月,老南京還喜愛做羹食用,羹餚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樣,如北方的羹偏於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於清淡精緻,而南京的羹則取南北風味之長,既不過於粘稠或清淡,又不過於鹹鮮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歡食羹還有一個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簡,可貴可賤,肉糜、豆腐、山藥、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熱乎乎的羹,配點香菜,撒點白胡椒粉,吃得渾身熱乎乎的。

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着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

立春節氣的由來

大寒過了是什麼節氣 大寒過了是立春嗎 第4張

  立春節氣的由來

立春不僅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着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羣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温、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説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自秦代以來,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立春節氣的習俗

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説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大寒過了是什麼節氣 大寒過了是立春嗎 第5張

  立春節氣的習俗

迎春

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萬物生。古人把農事叫作春事,農忙叫作春忙。《書傳》中記載:“冬寒無事,並人室處,春事既起,丁壯就功。”黃庭堅有詩寫道:“田園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種的時節,因此,説到耕地,也應該稱為春耕。

我國是農業國家,對於節令,極為重視。迎春的禮儀,在《月令》中有所記載,到東漢明帝時逐漸完備,後世更將它列人祀典。地方上的官員也簫舉行迎春典禮,時間都在立春前一日。而在民間,迎春的儀式更是鋪張盛大,十分熱烈,其宗旨一方面在於勸農務耕,注重生六一方面示人須珍惜韶光,不要辜負一年之中的最好季節。

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捲,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捲的小販。此處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過去認為咬春就是吃蘿蔔,其實也包括吃春餅;二是所謂討春就是迎春之意。為什麼要吃蘿蔔呢?比較普遍的説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咬春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調和而成,作為就餐的調味品。

TAG標籤:節氣 立春 萬年曆 大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