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2019年冬至放假嗎 2019冬至放假安排時間表

導語:現在只要過節我們必不可少的就是問問要不要放假,在接下來即將登場的冬至我們也是要例行一問,2019年冬至放假嗎?其實2019年國慶節之後我們所有的假期都用完了,因此2019冬至放假安排時間表也是不存在的。雖然不放假,但是過節我們還是認真的,下面就是萬年曆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冬至的相關資訊

 2019年冬至放假嗎2019冬至放假安排時間表

2019年冬至放假嗎 2019冬至放假安排時間表

2019冬至不放假

冬至並不是我國法定的節假日,因此冬至不會放假。2019年冬是2019年12月22日星期日,2019年冬至不放假,所以也沒有2019冬至放假安排時間表啦!

 什麼是冬至

冬至,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己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出來的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説的是,冬至時節,陰氣達到極盛,之後逐漸衰降。《通緯·孝經援神契》記載:“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説的也是,冬至日後陰氣開始衰降,陽氣開始強盛,晝開始變長,夜開始縮短。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説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己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冰凍泉水將開始融化,温度也開始上升。

2019年冬至放假嗎 2019冬至放假安排時間表 第2張

冬至

 我們為什麼要慶祝冬至

中國人為什麼慶祝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呢?據説這個習俗來自“陰陽論”。“陰”象徵女性,陰性和自然界的陰暗寒冷;而“陽”正好相反,象徵男性,陽性和明快熱烈。從某種意義上説,這一理論是辯證的。當某一事物走向一極端時,它必然會回到其反面。

冬至這天,陽光最弱,白天最短,陰冷氣最盛。冬至往後,陰冷氣開始變弱,讓位於明快熱烈的陽氣。正像開始一樣,給人帶來疾病和死亡的陰氣慢慢讓位於生機勃勃的“陽氣”。從冬至開始,陽氣越來越盛,直到萬物復甦,春回大地。這是一個令人樂觀的喜慶日子。

數千年來,冬至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根據大約1 800年前東漢史料記載,皇帝和宮廷官員在冬至也放假幾天。

到了四世紀,冬至慶典已變得宏大壯觀。步兵團和騎兵團都全副武裝,駐紮在皇城內外,彩旗隨北風飄揚,管絃樂鼓聲迴響在裝飾一新的街道上。

老百姓有自己的慶祝方式。在一年之中最長的夜晚他們穿上最好的新衣,帶着禮物走親訪友,飲酒暢談到深夜。冬至送禮物特別重要,三百年前,有一清朝詩人寫了一首詩,這首詩描寫那時人們如何挖空心思買禮物僅僅是為了幾天後其他朋友再把這些禮物回贈給他們。

2019年冬至放假嗎 2019冬至放假安排時間表 第3張

冬至吃餃子

冬至怎麼過

吃餃子

冬至的習俗在我國北方,每年農曆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這種冬至的習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有句話:“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此時。正值冬季,大雪紛飛,十分寒冷。白河兩岸老百姓面黃肌瘦,飢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凍傷了。

張仲景看到此情景,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建起醫棚,在冬至那天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用水煮,然後把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像耳朵似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問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全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被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形狀,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因而,冬至吃餃子防凍耳朵的習俗就被沿襲下來。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得都很“俏”。諺語講道:“十一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那麼,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這是為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糧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向民眾施捨“祛寒嬌耳湯”。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和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團

在南方某些地區比較盛行冬至日吃冬至團(冬至丸)這一冬至的習俗,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日(陽曆12月22日前後)清晨,各家各户都會開始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萊、果、更豆、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説法。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講究吃湯圓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品嚐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紅豆米飯

在江南一帶,人們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的冬至習俗。傳説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在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仍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因而人們在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淵遠流長,相傳源自漢代。據説,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啥煮的狗肉,覺得味道極為鮮美,十分稱讚。自此之後,冬至吃狗肉在民間逐漸形成了習俗。現在,人們在冬至日,都會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物,期盼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贈鞋

冬至時節,民間有贈送鞋子的習俗。在《中華古今》中有説:“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隨着時間的推移,贈鞋給舅姑的習俗逐漸演化為舅姑贈鞋帽給甥侄了。古時手工刺繡,送給女子的,鞋子刺繡多為花鳥,帽子多做成鳳形;送給男子的,鞋子刺繡多是猛獸,帽子也多做虎行。

2019年冬至放假嗎 2019冬至放假安排時間表 第4張

冬至節氣

醃肉

下個月就是臘月,從本日起,就準備過節的菜餚。凡是豬肉、豬蹄、雞、鴨、魚等,一般都將其炒過之後用鹽和花椒醃演,約過半個月後取出,曬乾即可煮食。色紅,味道鹹香,俗稱之為鹹肉、鹹蹄、鹹魚、鹹雞、鹹鴨。如果再用昔油浸漬,過十來夭後取出風千,味道尤其醇厚香美。如果再用泥巴將其糊上,還可以過夏。江蘇江寧居民的鹹藏雞鴨,有連毛一起醃的,風乾後食用,味道也很美。

年初各店大都停止營業,人們沒有地方購物,而親友之間相互宴請,來往頻繁,所需甚多。所以,一般在年末,家家必要買豬頭、蹄子等物醃上,作為過年祭祀、待客之用。

醃菜

蔬菜對於人體.有清血生精、調和腸胃的功效。因為種類、性質的不同,又各有藥用。經霜之後.菜正肥美,如青菜、雪菜等,一般都用鹽在缸甕裏醃放,是過冬時的美味,稱之為鹽菜。有些地方也留到盛夏才打開食用。

《隨園食單》中記載:“醃冬菜黃芽菜,淡則味鮮,鹹則味惡,然欲久放,則非鹽不可。常醃一大壇,三伏時開之,上半截雖臭爛,而下半截香美異常,色白如玉,甚矣!相士之不可但觀皮毛也。”

消寒會

《天寶遺事》載,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則掃雪通路,延請賓客到居處宴飲,稱之為暖寒會。後人在冬至之後,也有人招集朋友,輪番聚飲,稱為消寒會。《金陵歲時記》記載:“吾鄉當冬至節後,九人相約謙飲,自頭九以至九九,各主東道一次,名日消寒會,文人墨客飲酒之餘,兼及韻事。”

藏冬冰

冰的應用十分廣泛,可以保鮮,又可入藥,夏季用冰製作冷飲,需要盒更大。我國古人很早就懂得如何製冰用冰。《詩經》中有“納於凌陰”的句子,可見民間藏冰,遠在周代就已經實行。

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後,修窖藏冰。人們用鐵釺自河中鑿冰,寬一尺多,長二尺多,稱為一方,在冬至這天將冰藏人窖中,窖深約二丈,將冰藏人後,立即將窖封閉嚴實,同時藏人各種鮮果,人春後取出,在市上銷售,顏色宛如剛從樹上摘下來一樣。

北平的宣武門、德勝門、地安門、朝陽門、安定門以及崇文門外,過去都有冰窖。相傳各冰窖請昆明湖向窖旁的水池放水,須付給一元寶(五十二兩)的費用,水量充足,冰才能夠厚,每年十二月取冰,次年入伏頒冰。《燕京歲時記》載:“冬至三九,則冰堅,於夜內鑿之聲如v石,日打冰。”

南方沿海居民,照例在冬至後修繕冰窖,儲藏冰塊,以便第二年打魚期間為魚保鮮。

戒房事

冬月氣温降低.萬物斂藏,人體也是這樣。因此此時最忌縱情態欲,否則精耗血虧,體質日虛,難於抵抗嚴寒氣候。此外,冬至在氣候變化上,也是一年中的一大節氣,尤其要注愈節慾養生,多作休息。《後漢書·禮儀志》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養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