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的起源和由來

導讀: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也故稱仲秋節,而且在中秋節這天最大的習俗就是一家人吃團圓飯,賞月吃月餅了,那麼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嗎?中秋節的起源和由來去哪看呢?下面就跟隨着萬年曆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的起源和由來

中秋節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動。據《周禮·天官冢宰》記載,中秋節最早是用來祭奠月神的,以祈求豐收和家庭團圓。而後,中秋節逐漸成為民間的盛大節日,傳承至今。

相傳,在古代中國的商朝時期,中秋節是商王與月神的重要祭祀日。商王認為月亮是女神嫦娥的象徵,因此每年的中秋節,商王會舉行隆重的祭月儀式,祈求女神保佑人民平安和豐收。這一傳統逐漸深入民間,形成了中秋節的基本形態。

隨着歷史的演變,中秋節的慶祝方式逐漸多樣化。在唐代,宮廷中舉行的中秋宴會成為一項盛大的禮儀活動,貴族們在月下賞月、吟詩作對,增添了節日的浪漫氛圍。宋代以後,民間開始流行賞月、賭博、擊球等習俗,同時也有了賞花燈、吃月餅等民間傳統。

中秋節的起源和由來

中秋節是農曆一年中三大節日(春節、端午、中秋)之一。提起中秋節的習俗,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賞月和吃月餅。我國自古就有中秋賞月的習俗。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餅

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是菱形的,後來才演變為圓形。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燈籠

中國南方、香港及東南亞地區的華人,在中秋節夜晚提燈籠.或將燈籠掛在門前。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的起源和由來 第2張

中秋節

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

在台灣,中秋節,全台灣放假一天。至今,台灣一般民眾仍普遍有賞月吃月餅、柚子的習慣。

兔兒爺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

燒塔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博餅

在福建廈門,每逢中秋佳節臨近,夜色闌珊中的廈門,大街小巷便會傳出博餅時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噹聲。廈門的“博餅”,也叫“博中秋餅”、“博會餅”。

穿行南浦橋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

桂花鴨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