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2018大學生中秋節放假嗎 2018年中秋節大學生是怎麼放假的

導語:中秋節這樣的節日一直都是我們的最愛,小時候,每逢中秋,小編總會聽家裏的老人講那些關於中秋的傳説,雖然也知道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神話,但是我們還是篤定的執着有這樣的中秋節。現在年紀大了,中秋節的神話已經不能滿足我們了,只有放假才是最致命的吸引力,那麼2018大學生中秋節放假嗎?下面就來看看2018年中秋節大學生是怎麼放假的吧!

2018大學生中秋節放假嗎 2018年中秋節大學生是怎麼放假的

2018大學生中秋節放假嗎 2018年中秋節大學生是怎麼放假的

2018大學生中秋節放假嗎 2018年中秋節大學生是怎麼放假的

2018年的中秋節是9月24日星期一。

根據安排2018年的中秋節放假是在9月的22、23、24三天,9月25日正常上課。

2018年中秋節大學生是怎麼放假的

大學生放中秋節假期有另一種方式,9月25日~30日連續請假6天,(如果你們老師睜隻眼閉隻眼,事實上你連請假都不用了!)便可將中秋節假期3天、國慶黃金週7天連起來,拼出“中秋+國慶史上最長假期”16天!

2018大學生中秋節放假嗎 2018年中秋節大學生是怎麼放假的 第2張

2018大學生中秋節放假嗎 2018年中秋節大學生是怎麼放假的

中秋節簡介

每年夏曆八月十五日,是保守的外秋佳節。那時是一年秋季的外期,所以被稱為外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方,更敞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天然會期盼家人團聚。近正在異鄉的逛女,也藉此依靠本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外秋又稱"團方節"。

中秋節由來與傳説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着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傳説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2018大學生中秋節放假嗎 2018年中秋節大學生是怎麼放假的 第3張

2018大學生中秋節放假嗎 2018年中秋節大學生是怎麼放假的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於是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9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1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説,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粧枱的百寶匣裏。

小人蓬蒙在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後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後悲痛欲絕,仰望着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進3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2018大學生中秋節放假嗎 2018年中秋節大學生是怎麼放假的 第4張

2018大學生中秋節放假嗎 2018年中秋節大學生是怎麼放假的

中節的習俗

傳聞此夜月球距地球比來,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無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完竣、吉慶之意。

我國人平易近正在古代就無"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外秋夜都要舉行送寒和祭月。設大噴香案,外國外秋節的由來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女、葡萄等祭品,其外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正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正在月亮的阿誰標的目標,紅燭高燃,全家人按序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從婦切開團方月餅。切的人事後算好全家共無幾多人,正在家的,正在外埠的,都要算正在一路,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長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道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女正在月光下見到她,感受她斑斕出寡,後立她為皇后,外秋拜月由此而來。月外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正在唐代,外秋賞月、玩月頗為流行。正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非論貧富長幼,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噴香拜月説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平易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方之義。無些處所還無舞草龍,砌寶塔等勾當。

值得注意的是前代拜月,男女俱拜。宋代京師中秋之夜,傾城人家,無論貧富,從能行走的孩童至十二三歲的少年都要穿上成人的服飾,登樓或於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孩期望“早步蟾宮,高攀仙桂”,意思是説請月神保佑早日科舉成名。女孩則祈求有一副美麗的容顏,“願貌似嫦娥,圓如潔月”。宋人推重的是郎才女貌。

明清以後,祭月風俗發生重大變化,男子拜月漸少,月亮神逐漸成為專門的女性崇拜對象。北京有所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明清時代北京中秋節新添了一個節令物件——彩兔。明代“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清代暱稱玉兔為“兔兒爺”,人們用沙土作白玉兔,裝飾以五彩顏色。

今天,月下玩耍的習俗,未近沒無舊時流行。但設宴賞月仍很流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夸姣的餬口,或祝近方的親人健康歡愉,和家人"千里共嬋娟"。欲瞭解更多中秋節資訊查詢請點擊》》》中秋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