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24節氣是誰研究出來的 24節氣是由誰發明的

導語:二十四節氣是有許多內涵的,表達了人與自然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也是藴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積澱。最近小編有些朋友想來好好了解一下,24節氣是誰研究出來的?24節氣是由誰發明的?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信息,請大家參閲。

24節氣是誰研究出來的

24節氣是誰研究出來的 24節氣是由誰發明的

24節氣

24節氣是顓頊研究出來的,顓頊創立了“顓頊曆法”。他根據農民在農業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發現的這些現象,發明的這些解決問題的措施,組織人力物力,形成了中國第一個簡易的二十四節氣曆法。

“顓頊曆法”不復雜。它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其中一月至十一月為三十天,十二月為三十六天。一年又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仲、季三個節氣,四季就有十二個節氣,基本形成了二十四節氣的雛形,為以後細化二十四節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是誰發明的一個大體過程。

“顓頊曆法”給後人帶了許多便利,並可利用開發的潛質。古人在使用“顓頊曆法”發現一些新的現象,例如六個大月各三十天,六個小月各二十九天,全年354.355天,因此,古人叫“大月”是“大盡”即“大盡月”,“小月”是“小盡”即“小盡月”。又發現陰曆與陽曆天數的差距,如農曆即陰曆朔望月,朔望月每月29.5306天,其全年天數與陽曆即太陽年全年天數相差十天二十一小時,無形中又冒出來一個閏月。這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為此,又出現瞭如何解決閏月的問題。

戰國末期《尚書·堯典》中説:“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是説春秋中葉後規定,十九年閏七個月,每逢閏年加一個月叫做“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就叫“閏某月”。在這之前是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兩個月。自從有了這個規定,一切都按新規定行事了。

根據記載,單純地講二十四節氣來歷,有書籍文字記載的應該是始於春秋,確立於秦漢。並不是某一個人創作發明的,確切地説是農民經驗,通過文人用文字完善總結出來的。

24節氣是誰研究出來的 24節氣是由誰發明的 第2張

 節氣

五大節氣簡介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曆史,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羣臣,佈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説。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象專家表示,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着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説,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白晝可長達15小時,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24節氣是誰研究出來的 24節氣是由誰發明的 第3張

 節氣圖片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着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七月節。 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初候,涼風至。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温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地球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節氣,高空西風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區已完全建立。此時高空西風南支波動的強弱和東移,對江淮地區降水天氣影響很大。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