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立春的節氣特點是什麼 立春的氣候和陰陽特徵介紹

導語:每個節氣都有明顯的特點,不管是天文上,還是氣候上,都有顯著的變化。那麼,作為節氣中的首個節氣,立春的節氣特點是什麼呢?立春的含義是春天的開始,這是不是意味着氣候暖和了呢?下面我們來通過立春的氣候和陰陽特徵介紹進行了解。

立春的節氣特點是什麼 立春的氣候和陰陽特徵介紹

立春的節氣特點是什麼 立春的氣候和陰陽特徵介紹

立春特點

氣候特點:

一是日夜温差較大,二是冷空氣活動頻繁

春節氣期間氣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一是日夜温差較大;二是冷空氣活動頻繁。春季常因冷空氣的侵入,使氣温明顯降低,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薰得遊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

立春到了,但是氣温並不會回升的那麼快,並且老話講春捂秋凍,不建議大家過早的脱掉冬裝換上亮麗的春裝,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應該注意保暖。

立春後氣温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温回升過程。所以立春後還冷的情況是正常的。

陰陽特徵:

干支曆法是上古文明的產物,上古曆法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立春”,地域分界線在今廣西桂林到江西贛州一線,當節氣立春時,那一線以南地區,已有春的氣息了。立春是一個略帶轉折色彩的節氣,這種轉折在全國範圍並不是十分明顯,但立春後白天漸長,意味着最嚴寒的時期基本過去,天氣開始逐漸回暖,萬物漸次復甦。在南方嶺南,早春的氣息已撲面而來;而在北方,立春,更多隻能説是春天的前奏,並沒進入春天。

立春的節氣特點是什麼 立春的氣候和陰陽特徵介紹 第2張

立春節氣

立春的風俗特點:

立春乃“二十四節氣”之首,“立”乃開始之意,意思是從立春這天起,時序就進入春季了。立春與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四立”標示着四季輪換,反映了物候、氣候等多方面變化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早在上古時代古人“觀象授時”,並確定了天干地支及二十四節氣。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準,稱為鬥建,亦稱月建。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繫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説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着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作為傳統的農業國家,古人相當重視立春歲首。“斗柄回寅”為立春(“春正”),立春,意味着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早在上古時期我國一些地方便傳承着以立春歲首祭祖、納福祈年、驅邪攘災、除舊佈新等為主題的節慶活動,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後世歲首節慶的雛型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

在秦漢以前,“春節”(正月節)這一稱謂原本就是在立春這個節氣過的“歲節”,而非指現在陰曆一月一日(陰曆一月一日古稱為“元旦”)。漢後各地曆法統一,立春“歲節”被挪到了陰曆一月一日,稱“年節”。自立春歲節的民俗功能被挪到了一月一日後,立春成了單純的節氣。先秦時期各地風俗習慣不同歲首節慶的民俗不同,曆法不同其歲首日期亦不同。在曆法上,“歲”和“年”,在古時是有嚴格區別的: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謂之一歲;從一月一日到下一個一月一日,謂之“一年”。漢代是我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這對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主要的傳統節日民俗在漢代已經普及到全國各地。此後在文獻上漸出現了歲首祭祀的記載,如東漢崔寔《四月民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謂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禰。”漢之後過新年的習俗活動在全國民間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豐富了。節日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曆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藴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着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澱着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想了解更多立春相關知識,請關注》》》》》立春節氣專題

TAG標籤:立春 氣候 陰陽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