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華人和華僑區別 華人和華僑的不同之處

導語: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人是在外國工作或者生活的,近些年來出現的華人和華僑也是越來越多了。小編有些朋友搞不清楚華人和華僑區別有哪些?華人和華僑的不同之處是什麼?有不知道的小夥伴趕快跟着小編來學習一下吧,希望大家閲讀愉快。

華人和華僑區別

華人和華僑區別 華人和華僑的不同之處

華人

1、國籍不同:華僑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居住在國外的中國人,而華人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而是取得了居住地所在國家的國籍。

2、所需遵守法律不同:華僑是受中國法律約束和管轄的在國外居住的中國人,無論是否在中國居住,都必須尊重中國的法律,而華人和不受中國法律約束和管轄,只接受所在國的法律的約束和管轄。

3、獲取國外國籍時間不同:華僑不具有外國國籍,而華人是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並加入所在國國籍,因此獲取外國國籍時間為其出生後。

華人和華僑區別 華人和華僑的不同之處 第2張

華人圖片

華人文化

華人的社會關係是一個典型的互惠型的社會關係。通常社會關係的不同是通過類似家庭稱呼來表達的。個人與社會的聯繫被稱作“關係”,而這種聯繫裏面的情感被稱作“感情”。華人的社會關係通常是通過互相送禮來進行。

在華人的社會關係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面子的概念和其它一些與東方人的文化有關的概念。例如與佛教有關的概念“緣分”就是其中之一。亦因此影響了華人對事情及人物的觀感,往往以利害關係來判斷事情好壞。

和其他民族、社會習慣於把個人和社會的關係比喻大小箱子關係的觀點為不同,華人更趨向於把社會關係比喻為“網”。因此,華人評價與他人的社會關係的好壞是親疏遠近而不是裏外。

華人和華僑區別 華人和華僑的不同之處 第3張

 華人圖

華人和華僑的歷史

我們中國人民移居國外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而在唐宋以前,移居國外的華人,沒有固定的稱謂。唐宋以後,由於經濟文化的發展交流、對外貿易的擴大、交通的發達,移居國外的人數急劇增多,他們多被居住國的人民稱為“唐人”。直到明清時期,移居海外的中國人才開始有了“華人”、“中華人”的稱謂。

而“華僑”這一術語曾被使用來泛指在國外居住的具有中國血統的人。從清政府到北洋軍閥政府乃至後來的國民政府的相關國籍法規,均有規定:“數世不歸”的華僑,繼續保留其中國國籍,即所謂“冀其後裔綿延”,無論若干世系仍屬中國國籍。因此,凡是具有中國血統而居住國外的人,都被認為是華僑。這個期間的中國國籍是按血統來劃分的,因此只要有中國血統的人,都是有中國國籍的公民,所以説那個時候華人和華僑是沒有區別,都是中國人。

這些海外華人華僑對中國近代革命乃至新中國的成立都起到重大的作用。例如: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的絕大部分資金就是由海外華人提供;抗戰時期,華人也提供了大量的財力,支持抗日事業,甚至還有數萬人回國參戰,當時中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中,華僑幾乎佔了四分之三;當年為革命犧牲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許多海外華僑和洪門人士。因此,孫中山在評價中國民主革命中華僑的地位和作用時,讚譽“華僑乃革命之母”。

而華人和華僑真正開始區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當時國內建設逐步恢復,一切欣欣向榮,抗美援朝的勝利更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升,許多華僑以身為中國人而自豪,生怕因加入了外國國籍而背上“忘掉祖國”的罵名。但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令中國政府相當為難。因為適逢冷戰的大環境下,東南亞華僑國籍與待遇問題使中國與當地國家的外交關係產生緊張和困難。畢竟全球範圍內還有幾千萬華僑,一方面“雙重國籍”是當時西方陣營指責華僑為“第五縱隊”的“證據”。另一方面,華僑聚居最多的東南亞國家們也嚴重懷疑華僑們的忠誠。

顯然,新中國如果不及時妥善解決“海外華僑問題”,這不僅不利於中國與這些國家關係的發展,同時也不能保障華僑在所在國的安全和正當權益。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只好做出以下決定:

一、放棄多年以血統為準的國籍;

二、鼓勵華僑加入所在國的國籍,但必須根據自願;

三、不贊成實行雙重國籍。

於是“華人”這個名詞就開始出現了。根據中國相關的法律,我們在海外的僑胞可以根據自願的原則,選擇繼續保留中國國籍或者是加入住在國國籍。如果他們保留中國國籍,那就成為華僑。如果他們加入了住在國的國籍,那就成為外籍華人。

由於當時絕大多數的海外僑胞都取得了所在國的國籍,也就自然喪失了中國國籍,成為外籍華人;因此,大多數的海外僑胞都只能被稱為華人。而華僑就是指那些定居國外,具有中國國籍的自然人,他們是中國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國公民應有的權利,並履行相應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