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如何去除身上的靜電 有效去除靜電的3個技巧

導語:到了冬季,氣候比較乾燥,所以身上就容易出現靜電,尤其是在脱下衣服或觸碰某些物品時,就會感覺被電了一下。對此,很多人都比較苦惱,想着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去除?那麼,到底如何去除身上的靜電呢?以下為您推薦專家介紹的有效去除靜電的3個技巧。

如何去除身上的靜電

如何去除身上的靜電 有效去除靜電的3個技巧

靜電

1、將甘油塗抹在手上,再撫摸衣服即可防靜電;

2、同時觸摸電池正負極,可通過電池釋放靜電;

3、在摺疊的衣物中間夾一張報紙,可有效防治靜電。

靜電產生的原因:

如何去除身上的靜電 有效去除靜電的3個技巧 第2張

靜電

任何物質都是由原子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結構為質子、中子及電子。科學家們將質子定義為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在正常狀況下,一個原子的質子數與電子數量相同,正負電平衡,所以對外表現出不帶電的現象。但是由於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種能量如動能、位能、熱能、化學能等的形式作用會使原子的正負電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所説的摩擦實質上就是一種不斷接觸與分離的過程。有些情況下不摩擦也能產生靜電,如感應靜電起電,熱電和壓電起電、亥姆霍茲層、噴射起電等。任何兩個不同材質的物體接觸後再分離,即可產生靜電,而產生靜電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電。材料的絕緣性越好,越容易產生靜電。因為空氣也是由原子組合而成,所以可以這麼説,在人們生活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可能產生靜電。要完全消除靜電幾乎不可能,但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控制靜電使其不產生危害。

靜電是通過摩擦引起電荷的重新分佈而形成的,也有由於電荷的相互吸引引起電荷的重新分佈形成。一般情況下原子核的正電荷與電子的負電荷相等,正負平衡,所以不顯電性。 但是如果電子受外力而脱離軌道,造成不平衡電子分佈,比如實質上摩擦起電就是一種造成正負電荷不平衡的過程。當兩個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並且相互摩擦時,一個物體的電子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就因為缺少電子而帶正電,而另一個體得到一些剩餘電子的物體而帶負電,物體帶上了靜電。

靜電認知的起源:

如何去除身上的靜電 有效去除靜電的3個技巧 第3張

靜電

人類對電的認識是從靜電開始的。對靜電現象的發現和認識,和西方一樣,我國也是很早的。西漢末年的《春秋緯·考異郵》中就有“(玳)瑁吸芥”的記載。王充的《論衡·亂龍篇》中有進一步的記載:“頓牟(即玳瑁)掇芥,磁石引針,皆以其真是,不假他類。他類肖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氣性異殊,不能相感動也。”  意思是在説,經過摩擦了的玳瑁(琥珀)能吸引芥籽,磁石能吸引鋼針,這是因為它們之間的“氣性”相同,能相互感動;其他看起來與芥籽、鋼針相似的東西,但因與玳瑁、磁石的“氣性”不同,所以不能相互感動。東晉的《山海經圖贊》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即“慈石吸鐵,玳瑁取芥,氣有潛感,數有冥會。”也把靜電和靜磁並列,同時認為是某種“數”在起作用。西晉時張華(232—300)撰寫的《博物志》中有這樣的記載:“今人梳頭、脱着衣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也有吒聲。”意思是説梳頭、穿脱衣服時,常發生摩擦起電,有時還能看到小火星和聽到微弱的響聲。古希臘是西方電磁學的發源地。在古希臘的文獻中記載了一些電磁現象。柏拉圖(前427—前347)曾提到“關於琥珀和磁石的吸引是觀察到的奇事”。表明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臘人就發現了琥珀吸引小物體的現象。琥珀是松柏類植物的樹脂流入地下後而成的化石,多為具有黃色光澤的透明固體,古希臘人習慣把琥珀當作高貴的裝飾品,經常帶在身上,這樣就容易發現它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2500年前左右,古希臘哲學家塔勒斯在研究天然磁石的磁性時發現用絲綢、法蘭絨摩擦琥珀之後也有類似於磁石能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所以,塔勒斯成為有歷史記載的第一個靜電實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