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古代七夕節時令美食 七夕節古人們必吃的5種食物

導語:古代七夕節時令美食有哪些?七夕的存在已經有一定的歷史,最早的七夕是人們為了祭祀而設立的一個節日,隨後變隨着歷朝歷代的改變而變化,最終行程了今天的七夕節。既然七夕起源歷史悠久,那麼一定有很多傳統美食。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七夕節古人們必吃的5種食物

古代七夕節時令美食 七夕節古人們必吃的5種中食物

古代七夕節時令美食 七夕節古人們必吃的5種食物

古代七夕節時令美食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以餃子、麪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麪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這一天有吃麪的習俗,這一天往往跟中國的24節氣以外的三個雜節氣,一個雜節氣就是三伏,還有一個是暑九,還有一個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頭伏餃子,二伏面。而且吃麪意味着挑壽,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長壽。還有為織女擺貢。

七夕的民間飲食,以瓜類為主。因為這正是瓜類成熟的季節,特別是西瓜。瓜的形狀是圓形的,“圓”就象徵着圓滿。當然,在七夕這天最忌諱的就是吃梨了,“梨”、“離”同音,所以一般這天情侶都不吃梨。

七夕距離端午節不遠,還有一些剩的櫻桃,民間一般都喜歡採食。這是因為,進入酷暑,疾病開始蔓延,蚊蟲很多,而櫻桃卻像小燈籠一樣,驅散蚊蟲,象徵日子紅紅火火。民間還有另一種説法,火紅色的櫻桃象徵着英雄,英雄一來,妖魔鬼怪統統逃跑了。

七夕有什麼傳統活動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

《西京雜記》説:“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説:“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説;“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説:“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

古代七夕節時令美食 七夕節古人們必吃的5種食物 第2張

七夕節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

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説:“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

七夕是情人節嗎

民俗學家發聲了:七夕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最初是一個女子的節日,七夕節不是情人節,七夕節是“女兒節”!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如此看來,乞巧節確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

不過,七夕節正經歷從乞巧節到情人節的轉變。

古代的七夕和當今的七夕並不一樣。七夕節在當下也正經歷着從乞巧節到情人節的轉變。當代的七夕節俗,由於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開始重新強調“愛情”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