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春分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春分節氣的簡介

導語:春分名稱的由來是什麼?每個節氣的由來起源都是從古書中瞭解到的,春分節氣在古書中説道“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此外,有關解釋春分的古書記載資料還有很多,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春分節氣的簡介一一瞭解春分的由來內容。

春分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春分節氣的簡介

春分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春分節氣的簡介

  春分節氣

春分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後(20日~22日)交節,農曆日期不固定,這時太陽到達黃經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説:“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皇帝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日壇祭日。

《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民間活動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活動有:

1、放風箏,婦女小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上祝福 希望天上的神看到。

2、簪花喝酒:無論男女老少都簪花。

3、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雜書十首》:寫字彈琴無意緒 踏青挑菜沒心情。飲食方面,則有春菜,春湯,春酒等

  春分節氣

春分節氣的簡介——古書記載

《逸周書·周月》:“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宋 蘇軾 《癸丑春分後雪》詩:“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杏不勝威。”

明 王鏊 《震澤長語·象緯》:“二節為一時,陽氣上升共四萬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節也。”

邢樹本《二十四節與農事·春分》:“春分時節, 河北 大地春色更濃,温度升高,雨量增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見《農桑通訣》)。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地區農諺:“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幹金。”春分亦是傳統節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春分日,民並種戒火草於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明代山東淄川於是日栽植樹木,作春酒,釀酷。《文水縣誌》載:“春分日,釀酒拌酷,移花接木。”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説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

有關春分節氣的古詩詞

七絕·甦醒》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七絕·春分(左河水)

風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裝日日新。

赤道金陽直射面,白天黑夜兩均分。

《偷聲木蘭花·春分遇雨》

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

縱目天涯,淺黛春山處處紗。

焦人不過輕寒惱,問卜怕聽情未了。

許是今生,誤把前生草踏青。

《春分日》唐 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

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癸丑春分後雪》宋 蘇軾

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

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不分東君專節物,故將新巧發陰機。

従今造物尤難料,更暖須留御臘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