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大暑過後幾天涼 大暑過後還熱嗎

導語:或許你對大暑節氣已經有一定的瞭解,知道大暑一到,高温就會來得更加猛烈,畢竟它是名副其實的每年最熱節氣。但是酷暑總是讓人難熬,誰都會希望這樣的高温悶熱的天氣趕緊結束。那大暑過後幾天涼呢?大暑過後還熱嗎?

大暑過後幾天涼 大暑過後還熱嗎

大暑

一、大暑過後幾天涼 大暑過後還熱嗎

大暑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一般要經過3個月到立秋天氣才會慢慢變涼爽。起碼要8月底才會涼快了。

每年公曆7月22日或23日,太陽運行到黃經120度時為大暑,意味着這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最熱的時期。目前全省正處於“初伏”,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時候。大暑為什麼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呢?我們知道,在高氣壓控制下的下沉氣流,在下沉過程中增温,使天空晴朗少雲,太陽輻射強烈。7月底到8月初,正是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的活躍期,它時常盤踞在我國東部地區,高壓的維持意味着高温天氣的持續。

大暑正值三伏天時期,所以是一年最熱的節氣。大暑之後當然還會熱,將一直熱到立秋節氣之後,出伏為止。

緊跟大暑節氣後的是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的立秋節氣。“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着秋天的開始。但是立秋之後還有秋老虎,此時也非常的熱。

大暑

二、大暑與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温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伏即為潛伏的意思。而大暑節氣為三伏中期。“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所謂的“伏天”,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代表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入伏後,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峯,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温,天氣就更熱。

TAG標籤:大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