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大暑的由來 大暑的來歷20字左右

導語:雖然24節氣是一個整體,但其實它們都有不同的歷史來歷,有的節氣出現得比較早,有的節氣出現得比較晚。那麼,夏天節氣中的大暑是怎麼來的呢?大暑的由來是什麼?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大暑的來歷20字左右介紹。

大暑的由來  大暑的來歷20字左右

大暑的由來 大暑的來歷20字左右

大暑節氣

西漢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土圭測日影(平均時間法)在黃河流域測定日影最長、白晝最短(日短至)這天作為冬至日,以冬至日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均分24等份,每“節氣”之間的時間相等,每個節氣間隔時間15天,計算不考慮太陽在黃道上運動快慢不勻。“土圭測日影法”劃分的節氣,把冬至列為“二十四節氣”首位,始於冬至,終於大雪。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劃分方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氣法”(太陽黃經度數)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排序上仍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度數編排。也就是視太陽從黃經0度出發(此刻太陽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當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黃道圓周36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每“節氣”的“度數”均等、“時間”不均等。廿四個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定氣法”劃分的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大暑三候含義:

大暑的由來 大暑的來歷20字左右 第2張

大暑

一候:腐草為螢

螢火蟲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格物論》説:“螢是從腐草和爛竹根而化生。”亦有鬼火之稱。在古代,科學並不發達,那些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人們只能以主觀意識來猜測和推斷。

其實,“腐草為螢”説的是營火蟲產卵的事。螢火蟲多在夏季水邊的草根上產卵,幼蟲入土化蛹,次年春天變成蟲。古人誤以為螢火蟲是由腐草本身變化而成,這只是眼中所見的一種假象。

在這個炎熱的時節,人都躲到陰涼處蔽日,而螢火蟲卻在此時孵化出殼,雖然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個夏季,但它選擇在最熱的時節來到這個世界,那迎難而上的精神真是讓人欽佩。而晚上的熒光點點又在酷暑中給人帶去無限的浪漫和清涼。

二候,土潤溽暑

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

《禮記·月令》中言“土潤溽暑”,即土壤浸潤,空氣濕熱——降雨多,土壤、空氣濕度大,温度高,是農作物瘋長的時刻。聞一多先生在《大暑》中寫道:“我們園裏的絲瓜爬上了樹,幾多銀絲的小葫蘆,吊在藤須上巍巍顫,初結實的黃瓜兒小得象橄欖……”別具意趣。

溽暑,猶言暑濕之氣,指盛夏。又有《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四之氣,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由此可見夏熱之毒。“桑拿天”里人們心生煩躁;“齷齪熱”則令人夏不坐木,這中間的一熱一濕,彷彿兩頭張牙舞爪的猛獸,無情地侵蝕着人的愉悦和健康。但可喜的是,莊稼的長勢讓人對生活充滿希望。

三候,大雨時行

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大雨過後會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逸周書》曰:“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又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温最高的時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豐沛、也是雷暴最常見、高温日數最集中、最頻繁的時期。因此,大暑時節也是雷雨天氣橫行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