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太湖為什麼叫太湖 太湖為何稱作太湖

導語:太湖也叫五湖、太滆、震澤,地理位置在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長江中下游。有些朋友對太湖的相關內容感興趣,所以想來了解下,太湖為什麼叫太湖?太湖為何稱作太湖?接下去給大家分享一些知識點,大家可以靈活運用,以下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湖為什麼叫太湖

太湖為什麼叫太湖 太湖為何稱作太湖

太湖

商代末期(約公元前11世紀),泰伯、仲雍被擁為首領,建立了“勾吳”小國,並在今無錫梅里一帶建造小城,名“太伯邑”,泰伯稱“吳太伯”,因“太伯邑”臨湖而築,太湖即因此而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太湖之名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於今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蘇省境內,湖水南部與浙江省相連。湖面形態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為典型的圓弧形岸線,東北岸曲折多灣,湖岬、湖蕩相間分佈,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界北緯30°55'40"~31°32'58"和東經119°52'32"~120°36'10"之間,位於江蘇省南部,北臨江蘇無錫,南瀕浙江湖州,西依江蘇常州、江蘇宜興,東近江蘇蘇州。由江蘇省對太湖全境進行行政管轄。

太湖為什麼叫太湖 太湖為何稱作太湖 第2張

太湖圖

太湖的形成

因為太湖地區地殼的新構造運動,造成太湖平原下沉,河流改向,荊溪水系改道東流,由斷陷盆地成為匯水盆地,又漸漸成為數個沼澤小湖泊,以後逐步形成太湖。

春秋戰國以前,太湖地區原是陸地的沖積平原。唐代湖水可達吳江塘岸。洞庭東山和西山原為湖中兩大島嶼,後因東山與木讀間泥沙淤積,灘地擴展,至清代中期,島與沙洲相接,使東太湖成為太湖的一大湖灣。

近一二百年來,因東太湖東岸和西北岸淤積加甚,加之圍墾湖灘地,東太湖實際上已成為一個狹長見阻水嚴重的淺涸湖區。近代太湖的變遷以東太湖地區最為突出。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太湖及其周圍湖羣,因圍湖種植和圍湖養殖,湖泊面積減少13.6%,消失或基本消失的湖蕩有165個,合計面積161平方公里。其中以太湖、隔湖最為突出,太湖西北的馬跡山島因圍湖造田已與陸地相連。隔湖的北、東、南面因加速圍湖,使原有湖面大為縮小。

太湖為什麼叫太湖 太湖為何稱作太湖 第3張

太湖圖片

太湖是蘇浙界湖

在我國各省中,湖北省的湖泊很多,有千湖之省之稱,但湖北省內的湖泊普遍並不大。江蘇省雖然湖泊不是特別多,但是擁有好幾個大湖,如太湖、洪澤湖等,在國內淡水湖中都是排得上號的。尤其是太湖,形狀奇特,且風景美、名氣大,有“太湖天下秀”的美譽。

太湖,位於江蘇省和浙江省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西依宜興,北臨無錫,東接蘇州,南瀕浙江湖州,面積約2428平方千米,湖岸線橫跨蘇浙兩省,長約400公里。太湖西面和西南面是山地和丘陵,東面則為平原和水網地帶。太湖中有50多個小島,大都不適合居住,只有18個島上有居民。太湖的水源主要來自西面宜溧山地的荊溪和西南方向天目山的苕溪,後來有了引江濟太工程,長江水也成為其水源之一。在古代太湖稱為震澤,為九澤之一,古代能稱為“澤”的湖都不小,如雲夢澤、彭蠡澤等等。由於長期的泥沙淤積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使得太湖水域範圍逐漸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