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四川地震帶怎麼形成的 四川地震帶形成原因

導語:位於地震帶的地區是很容易地震的,地震帶內的地震活動在時間分佈上是不均勻的。四川是我國地震多發區之一,因為位於地震帶上。那麼,大家清楚四川地震帶怎麼形成的?四川地震帶形成原因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趕快來了解下吧。

四川地震帶怎麼形成的

四川地震帶怎麼形成的 四川地震帶形成原因

四川地震

形成原因是地球在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而眾多地殼脆弱的地帶匯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地震帶。地震帶就是指地震集中分佈的地帶。地球上主要有三處地震帶。地震帶皆位於板塊交界處。在地震帶內震中密集,在帶外地震的分佈零散。地震帶常與一定的地震構造相聯繫。

四川地震帶是南北地震帶,它是以青藏高原地殼為主體和兼併了揚子地塊西部而成的新生構造實體,具瀰漫性邊界。構成其基本格架的巨型反S形或緩弧形構造帶,分佈在中部的弧頂朝南的弧形構造以及發育在東界附近的旋卷構造,成為南北地震帶的三大構造特色,它們都是塑性伸展流動的產物。

四川地震帶怎麼形成的 四川地震帶形成原因 第2張

地震

中國比較大的地震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市發生過了強度為里氏7.8級的大地震,僅僅用了23秒這座繁華的都市便淪為了一片廢墟,682267間民用建築便有656136間倒塌,更令人痛心的是有242769人在地震中不幸身亡,更有164851人身受重傷。

而在唐山大地震發生的那一刻,從渤海灣到內蒙古、寧夏,黑龍江以南到揚子江以北全都感受到了唐山大地震的搖動,甚至連天安門城樓都在微微的顫動,強烈的震感覺,讓大半個中國都瞬間進入到了驚恐的狀態,到了早上6點電信局報告和全國各地的聯絡,唯有唐山的電話通信中斷。

一場浩大的求援活動展開了,在大家同心協力之下,將受災倖存的者一個個從災區救了出來。與此同時因為這場空前浩大的災難,人類加深了對地球的認識,防禦地震災難也邁出了一大步,在唐山抗震實踐中,誕生了“地震社會學”,根據《唐山市志》記載最多的一次共有11萬的外市援建單位的工人在唐山施工,經過了10年的重建,唐山再次變得煥然一新。

四川地震帶怎麼形成的 四川地震帶形成原因 第3張

地震圖片

海原地震

在中國近代以來,沒有任何一次地震的波及範圍能夠和還遠地震相提並論,根據史料記載這場地震讓200公里以外的蘭州十分之三的房屋倒塌,讓400公里以外的西安“門窗暴響”、“房搖牆踏”距震中1000公里的北京“電燈搖動”,而位於地震的中心的人們遭遇的是怎樣的場景想必是可想而知了。

這場地震的震級達8.5級,震源深度6千米,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1.2個唐山大地震。地震發生最核心的二百里範圍,包括海原縣、固原縣、隆德縣、西吉縣、靖遠縣等地方,只要是挨近震源的全部化作廢墟。

更可怕的是當時救援條件本身就有限,由於軍閥混戰、兵荒馬亂,北洋軍閥對巨大的地震災難無力救助。而地震又造成交通閉塞,裏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難以進來。當時正逢寒冬臘月,就算是劫後逃生的,最終不是被凍死就是被餓死。牲畜在地震中死亡散失,而狼狗卻成羣結隊地出來以人為食。根據記載,這場大地震最終造成了28.82萬人死亡,另外還有30萬人受傷,這樣的天災可以説實在是百年難得一見。

華縣地震

這場大地震並非發生在近現代,而是發生在明朝時期,根據《中國災荒史》的統計,在明朝276年的時間內,一共發生了1011次自然災害,其中旱災174次、水災196次、冰雹在1 12次,風災97次、蝗災94次、疫災64次、歉飢93次、霜雪之災16次、地震則在165次。而明王朝存在的時間為276年,平均算下來一年半就要發生一次地震。而在整個明朝,有史料記載的,發生過最大的一次地震就是華縣大地震。

《明史》記載: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 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華嶽、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

大家關注重點,“壓死八十三萬有奇”意思是説,光時奏報的死亡人數就達到了83萬。而在明朝時期封建社會的壓迫下,地方很有可能就會瞞報,因此死亡的人物可能還要遠遠的高於83萬這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