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旅遊/列表

藏在青山綠水間的古村落,有着濃厚的明清文化氣息

璧洲——一個800多年客家文化古村落,自南宋以來,一直保留着完整的民俗遺風。

藏在青山綠水間的古村落,有着濃厚的明清文化氣息

這裏充滿濃厚明清文化氣息,幾百年來各姓氏的祖先以耕讀為本。壁洲100多處古建築、古民居,好像鑲嵌在美麗富饒的村莊中,熠熠生輝的明珠,點綴了清新自然的田園風光。璧洲位於連城莒溪,一個藏在青山綠水間的古村落。明代永隆橋、文昌閣、天后宮, 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璧洲三寶”。

永隆橋

永隆橋明洪武二十年(1387)所建,距今已600多年,是閩西尚存的古屋橋中最古老的一座!它依山而建,橫跨莒溪,橋長100米,寬6米,高7.5米,為南北向四孔等跨風雨橋(俗稱屋橋)。橋面遍鋪鵝卵石,橋上建橋屋,橋頭建重檐歇山式頂閣樓,名"仙宮",橋中和橋尾各突起一座歇山式較矮閣樓。

天后宮

璧洲天后宮為宮殿式磚木建築,正殿名為坤元殿,斗拱式屋頂,上畫有陰陽八卦;天花板上繪製有魚遊戲水圖。大殿兩旁廂廊,步下6階為長廊,大殿對面建有40餘平方米的固定大戲台,戲台屋頂天花板上,繪製遊弋自如的巨龍圖象,祈福風調雨順,出行平安!

文昌閣

璧洲文昌閣於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動工興建。由該村童生"十友公"建成奉祀"文昌帝君"的文昌閣,以祈求村裏多造就人才。此足見璧洲村人"耕讀傳家"的風尚歷史久遠。

璧洲文昌閣科舉年代設有私塾,民國初期也是鄰近各地最早設立學校的地方。原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先生曾在文昌閣接受啟蒙教育,併為母校書贈新校名"璧洲中心小學"遺墨。

璧洲文昌閣內有圓木大柱頂立,頂尖嵌一大葫蘆頂,底層大廳有清乾隆年間連城縣令秦士望書"奎璧聯輝"匾額,門額上有"大觀在上"匾,神台側有"十友公"神主牌,神台中間塑文昌帝君座像。

二層四周為走馬樓;三樓正中是栩栩如生的"魁星"木雕神像,四方窗櫺頂上各刻有優美小匾點綴:東為"迎旭"、西為"睇霞"、南為"延青"、北為"拱晨",皆出自文人墨客手筆。閣前雨坪建有蓮篷塘,中建石拱橋。小橋、池魚與蓮花盛開,異采紛呈。

璧洲人民在勞作之餘,為了慶祝節日、祭拜祖先,奉祀歷史功勛卓著的名人和英雄,還傳承正月鬧元宵、“二月二”游龍燈、船燈,“立春”時節遊春牛、正月二十日裝古事、八月十五跳海清等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文藝節目,並在幾百年來的生產生活中遺留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中二月二的“遊燈籠”更是還完整保留着南宋時期的民俗遺風,可謂是“南宋燈籠活化石,客家文化的桃花源”。

走一走村子裏的廊橋,看看巷弄裏的生活百態,在山青田園裏走走停停,千年建築裏留影,或是在廊庭下小憩、曬太陽、發呆,都將是難得又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