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城市文化/列表

遼源傳統習俗文化有哪些?

導語: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傳統習俗文化,遼源資源也有,那麼,遼源傳統習俗有哪些呢?這些習俗有什麼特點?具體哪樣的文化價值?下面小編帶您來了解一下。

遼源傳統習俗文化有哪些?

顯順琵琶演奏

琵琶又稱“批把”,是我國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民族傳統樂器,被稱為“民樂之王”、“彈撥樂器之王”。琵琶最早見於史載的是漢代劉熙《釋名-釋樂器》。到了唐代,琵琶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高峯。當時上至宮廷樂隊,下至民間演唱都少不了琵琶演奏,成為當時非常盛行的樂器,而且在樂隊處於領奏地位。到了公元十五世紀左右,琵琶演奏已擁有一批以《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兒高》、《思春》、《昭君怨》等為代表的文曲。顯順琵琶演奏則是對琵琶這一古老民族樂器演奏技藝的創新和發展。

在民間有“千日琵琶,百日箏”的説法用以形容琵琶演奏的難度,使琵琶難以進行推廣和普及。琵琶演奏難以普及的根結就在於琵琶演奏技法上的“彈挑速度”這一難關,演奏者的彈挑速度只有在每分鐘180拍以上才可將樂曲表達完整。而能達到這一速度的人卻需長時間的學習方可實現。

周顯順先生以此作為科研課題進行研究,最終創造出獨有的“彈挑速度訓練法”使學生在短短一年,甚至最短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即可達到每分鐘208拍。並且,周顯順先生還於2006年12月29日創辦全國唯一一所琵琶專業學校—顯順琵琶學校。學校自建校以來分別獲“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琵琶培訓基地”、“中國琵琶之鄉”等稱號,為弘揚和傳承我國民族傳統文化,推廣和普及琵琶這一中國古老的民族藝術,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東遼二人轉

二人轉,早年稱“蹦蹦”,是隨着東北地區關內移民的逐漸增多及各民族文化不斷的滲透、融匯。在東北大秧歌、東北民歌、東北大鼓的基礎上,吸收河北梆子、蓮花落、驢皮影、太平鼓、霸王鞭、雜技、武術、笑話等多種民間藝術元素而產生的極具東北地域風格的民間曲種,形成了“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豐富的唱腔與幽默、詼諧、自然、樸實的表演形式,唱詞通俗易懂、貼近百姓生活,以“説、唱、扮、舞、絕”為主要藝術特徵。在吉林省東遼縣,一代代民間二人轉藝人從利用農閒時節“撂地攤兒”開始,一年四季活躍在田間地頭;接着走向專業藝術大舞台有着三百年悠久歷史的東遼二人轉藝術形式,集東遼河流域各民族先民大智慧之所成,兼收其它地方藝術形式之精華,至今已經傳承到第19代,現約有專業從事二人轉藝術的傳人200多人。

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東遼二人轉,記錄了東遼河源頭流域各民族先民燦爛的民俗文化的發展脈絡,民俗文化的特色鮮明;她兼收其它戲劇、曲藝等藝術形式之所長,是研究東遼河源頭流域各民族文化藝術在滲透、交融、互補、創新中演變、進化的“活教材”。如今,東遼縣分別於2004年、200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全國唯一一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二人轉)之鄉”。

TAG標籤:傳統習俗 遼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