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城市文化/列表

重慶有哪些傳統文化 重慶傳統文化介紹

渝中區蜀繡

重慶有哪些傳統文化 重慶傳統文化介紹

蜀繡最早見於西漢,由此可見已經是很富有歷史的底藴了,蜀繡是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你説寶貝不寶貝。

綦江農民版畫

農民版畫是一種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圖畫,再拓印而成的純手工之作,作品構圖明快,色彩豔麗,大都取材於廣大農民羣眾的生產生活實踐,具有濃郁的民族民間風情和生活氣息。

梁平木版年畫

梁平木版年畫屬於民間美術梁平"三絕"(竹簾、年畫、燈戲)之一,是重慶市梁平縣境內人民羣眾為慶賀年節而繪製的一種繪畫藝術,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

梁平竹簾

梁平竹簾,竹簾畫的一種。是流傳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梁平竹簾的工藝製作歷史已逾千年。史料記載,早在北宋年間,就被列為皇家貢品,飲譽天下,素有"天下第一簾"之稱。

劉氏刺熨療法

劉氏刺熨療法,屬重慶劉氏家族劉光瑞先生繼承劉氏先輩而世代傳承的醫術。其歷史十分悠久。《黃帝內經》就有刺血藝術的記載。

桐君閣傳統丸劑製作技藝

傳統醫藥。作為“中華老字號”,桐君閣已有100多年曆史,形成了獨特的中成藥製作工藝。特別是在炮炙加工中藥材中,歷代傳人嚴格遵守前輩傳下來的做法,形成了獨特的祕笈技藝。

榮昌夏布織造技藝

夏布織造技藝是重慶市榮昌區的漢族傳統織造技藝。苧麻纖維與棉花纖維相比較無法用現代化紡織機械加工,只能靠傳統手工技藝生產,現手工夏布僅在重慶、江西、四川等範圍內少數地域有產。

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

土家族的古老建築形式,飛檐翹角,穿鬥鈎心,具有重要的藝術和民俗價值。主要分佈在重慶市轄區和湖南湖北省境內。

重慶漆器髹飾技藝

重慶漆器是我國四大漆器之一。該技藝在繼承我國傳統漆藝工藝的基礎上,以研磨彩繪、金銀粉分光罩漆、彩色蛋殼鑲嵌、夾紵胎、堆漆塑像等極富地方特色的工藝著稱,是集藝術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手工漆藝工藝品。

榮昌摺扇

榮昌摺扇榮昌摺扇,別名聚頭扇,撤扇、折骨扇,源於宋朝,明朝永樂年間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大興於清朝光緒年間,是與蘇、杭齊名的中國三大名摺扇之一。

榮昌陶器製作技藝

榮昌陶器是榮昌區安富鎮一帶民眾以鴉嶼山陶泥燒製的器皿。榮昌製陶業於宋代興起,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榮昌安富生產的陶器包括日用陶、包裝陶、工藝美術陶、園林建築陶四個大類800餘個品種。

永川豆豉釀製技藝

永川豆豉,是重慶市的著名特產,永川豆豉起源於永川家庭作坊,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永川豆豉富含蛋白質和人體所需氨基酸,香氣濃郁,滋味鮮美,即可用於烹飪,也可代菜佐餐。

涪陵榨菜傳統制作技藝

涪陵榨菜製作技藝是涪陵區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涪陵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涪陵祖祖輩輩老工藝人的精湛技藝,創造出了這一奇特的傳統飲食。

酉陽古歌

酉陽古歌是巫儺師在祭祖崇拜、祈求豐產、驅邪還願等活動中吟誦或唱誦的文辭。流傳於地處湘鄂渝黔交界處的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南方古文化在武陵山區延續和衍變的產物。

南岸區廣陽鎮民間故事

“廣陽民間故事”是廣陽鎮廣泛流行傳播的民間傳説和故事的總稱。廣陽民間故事講述在當地蔚然成風。從故事內容看,有神話傳説、地方風物故事、歷史人物故事、生活故事及笑話等,種類繁多。

九龍坡區走馬鎮民間故事

走馬鎮民間故事流傳於重慶市九龍坡區走馬鎮,它起源的確切年代無從稽考,但走馬場建立於明末清初並很快得以興盛,故事應與之同步發展,其產生形成至少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

渝北區小河鑼鼓

小河鑼鼓是重慶市的漢族鼓樂。沒有華麗高檔的現代樂器,只有農民家常見的腳盆,簸箕,嗩吶等便演奏相互歡快,悦耳別有鄉土風味的樂曲,這就是渝北獨特的"小河鑼鼓"。

梁平抬兒調

梁平抬兒調又稱抬工號子,因抬工俗稱抬腳兒,故又名抬腳兒調兒是流傳於重慶市梁平縣域內的一種漢族民間音樂形式,由當地的抬工號子發展演變而來,距今至少有數百年的歷史。

秀山民歌

民歌和秀山各族人民生活相關,人民通過編制民歌傳授知識、表達愛情、訴説哀愁,祈求五穀豐登、吉祥幸福,同時也以民歌抒發他們的感情,歌頌生活,記錄歷史。

酉陽民歌

酉陽民風古樸,文化底藴深厚,民歌是土家、苗、漢等各族羣眾在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活動中創造出來的豐富多彩的歌曲形式,在節日喜慶、婚喪祭祀等活動中都明顯地表現出來。

彭水苗族民歌

苗族民歌根據其內容可分為情歌、酒歌喪歌、勞動歌、時政歌、兒歌、謎語歌等幾類,曲調各不相同。各種民歌形式有傳統的歌詞,也有即興編唱的內容。

巫山縣龍骨坡抬工號子

龍骨坡抬工號子發源於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三峽抬工中廣為傳唱。龍骨坡抬工號子是一種三峽抬工在勞作中所吟唱、具有濃郁地域性特徵的民間音樂。

綦江區永城吹打

綦江位於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東南結合部,綦河兩岸活躍着民間吹打樂班400多個,還自成體系形成流派,掩藏在青山綠水間的“永城吹打”,那是西部最具代表性的山地吹打樂。

玩牛

通過農時節令和喜慶場面,表達人們對五穀豐登、人畜平安的願望,玩牛民間舞蹈習俗就應運而生。玩牛一般需要七八個人配合,一人扮演手持道具的放牛大哥,另外兩人在牛道具內扮演牛身,其他四人為鑼鼓手。

銅梁龍舞

銅梁龍舞是流傳於重慶市銅梁區境內的一種以龍為主要道具的漢族民俗舞蹈藝術形式,是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銅梁龍舞興起於明,鼎盛於清,譽於當今。既是舞,又是體操又是雜技。

土家族擺手舞

傳統舞蹈。擺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主要流傳在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河流域,以重慶市秀山縣、酉陽縣等為主要傳承地,共有四節。擺手舞分大擺手和小擺手兩種。

TAG標籤:重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