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當前位置 /首頁/新生活/生活/列表

潑水節是幾月幾號 潑水節歷史起源

  傣族潑水節從每年的4月13日到4月16日。潑水節,是中國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和中南半島某些民族的新年節日。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潑水節是幾月幾號 潑水節歷史起源

  潑水節歷史起源

  潑水節最早起源於公元5世紀的波斯,當時命名為“潑寒胡戲”(又名“乞寒胡戲”),在此之後“潑寒胡戲”由波斯經印度傳入緬甸、泰國和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着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潑水節是幾月幾號 潑水節歷史起源 第2張

  潑水節傳説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裏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於是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説,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