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手機上的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手機上的日曆是公曆嗎

導語:我們經常使用手機來看時間,在手機上也有日曆,但是有些朋友搞不清楚,手機上的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那麼簡單一點,手機上的日曆是公曆嗎?答對了。一般手機上的日曆時間是陽曆也就是公曆,當然也可以設置為陰曆。

  

手機上的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手機上的日曆是公曆嗎

日曆

 手機上的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一般手機上的日曆時間是陽曆也就是公曆,當然也可以設置為陰曆,這就要看手機的功能了。

我們現在的歷法有哪些

在上世紀50年代,國際天文學界對全球各地的歷法進行過不完全地統計,大約在1500—2000種之間(有些曆法只是在幾千人甚至幾百人的部落中使用)。但是,把這麼多種曆法歸納之後,就只剩下了三大類——太陰曆、太陽曆和陰陽曆。也就是説,三類曆法編制的依據分別是:月亮,太陽,月亮外加太陽。

 太陰曆

太陰曆就是人們通常所説的陰曆。它以月亮的圓缺變化為依據。在人類社會早期,幾乎所有的歷法都是陰曆!這符合人的認識規律。因為,太陽雖然是對地球上萬物生長影響最大的天體,但其變化週期太長,幾天、幾十天內的變化不顯著。而月亮則不然,它是夜空中最為醒目的天體,其升起、落下的時間每天都有變化,而且其形象也夜夜在變化,從無到有、從鐮月到上弦月、到滿月、再到下弦月直至再次消失,一個週期不超過29—30天,原始人就能感知這種頻繁的來複性變化,於是就將其設定為計時的單位了:月亮視運動的一次週期性變化(29—30天)就被定為一個月。時至今日,比較原始的部落的歷法,基本上都是太陰曆。阿拉伯歷(回曆)為穆罕默德所創,也是典型的太陰曆,以穆罕默德避難入麥地那的次日為元年元旦,每月以月光初見為月首。(因回曆太陰年歲首寒暑變化無定,穆斯林們另制了一個太陽年的歷,則屬於回曆的另一種。)

手機上的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手機上的日曆是公曆嗎 第2張

日曆

 太陽曆

太陽曆就是人們通常所説的陽曆。以太陽視運動的一個完整週期為一年(又叫“迴歸年”——即太陽從直射北 [南] 迴歸線到再次直射到北 [南] 迴歸線所需的時間長度)。對於這方面的認知不太容易,所以出現稍晚。僥倖地是,在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流域,那裏是有名的“東非大裂谷”,其南部(上游)是大斷裂帶上的山區,多火山和瀑布,中下游則是窄長匣子狀的斷陷盆地式沖積平原,以農牧業為生的古埃及人就生活在這個匣狀平原裏。這裏每年夏末秋初,都要發生洪水。人們為了躲避水患,經過多少次地觀察,發現每當天狼星(最為明亮的一等星,夜空中除了月亮,其餘星星無可比擬者)在東方出現的時候,過不了幾天,尼羅河就氾濫了。所以,古埃及是全球最早使用陽曆的國家。後來傳到意大利,改造為“儒略曆”,再後改進為“格里曆”,就是現在被世界多數國家通用的歷法。

陰陽曆

陰陽曆,是以陰曆紀月、陽曆紀年的一種曆法。即以月亮的圓缺週期為一個月,12個或13個月為一年,這種對年設計的不相等,目的是為了在人類的社會生活當中,既能保持“月”這個單位與月相的變化相吻合,又可以把“年”大體固定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裏(農牧業休閒時節,人們歡慶豐收,謀劃開春之後新的生產計劃)。它對於陰曆來説,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因為陰曆一般規定12個太陰月就是一年,結果造成其元日(一年的第一天,即新年)在春-冬-秋-夏之中不斷遊弋,在其19年時間裏,同19個太陽迴歸年相比較,就少了7個月。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早在夏代就發現了,於是就用“閏月”的方式加以彌補。從商代起,天子之下就有了專門觀測天象、制定曆法的機構,何時該閏月,報請王批准實施;周代在河南登封建有“周公測景台”,據説乃周公設計。景者,影也,是測量太陽影子變化的研究所;到後來就由專家説了算,不需要上奏給最高領導了。秦代之後的歷朝歷代,都設有欽天監之類的機構,中國曆法的小修小改歷朝歷代持續不斷,但萬變不離其宗,一直保持着夏代開創的“陰陽曆”性質,所以文化人一言以蔽之,統稱之為“夏曆”,雖然有點大而化之,但比起叫“陰曆”、“農曆”要準確得多。

手機上的日曆是陰曆還是陽曆 手機上的日曆是公曆嗎 第3張

曆法

陰陽曆的長處在於,它既受制於太陽迴歸年,又遵循月相的週期變化。西曆的月,同月相變化毫無關係,西方人要想知道何時月圓、何時無月光,很需要傷一陣子腦筋,哪有夏曆那麼直接?月相與人類生活乃至生物界的關係太重要了,僅次於太陽的作用。沿海的居民都知道潮汐的時間變化是以月相變化為準的,每月的每一天都有其固定的潮汐時間表。解放戰爭後期,解放軍攻打金門島失利,整個師團幾乎全軍覆沒,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知道月相對潮汐的制約。航海、沿海養殖、行軍作戰、野外作業、山野旅遊,沒有夏曆作指導是不行的!

辛亥革命後,民國時期採用西曆以方便國際對話,但並未廢除中國傳統的夏曆,日曆牌上二者對照並用,而紀年則用民國紀年(1912年為民國元年),至今台灣仍用此紀年。

民國38年,新中國成立,宣佈採用格里曆(即所謂“公曆”)紀年(即所謂“公元”,在港澳台稱“西元”)。從1950年起,廢除了民元,但並未廢除傳統夏曆,日曆牌仍然二者對照使用。對於老百姓,則更重視夏曆年,除了公家機關單位過陽曆元旦(陽曆年)外,老百姓只認夏曆年(俗稱“農曆年”或“陰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