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孔明燈的來歷 孔明燈象徵着什麼

導讀:我們在生活中,總會用孔明燈來表明自己的希冀,期許自己的各種夢想實現,也會用孔明燈來寄託自己對過世親人的思念。在很多傳統節日中,也有放孔明燈的習俗,那麼孔明燈的來歷是什麼呢?孔明燈象徵着什麼呢?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孔明燈的來歷

孔明燈的來歷 孔明燈象徵着什麼

孔明燈

之所以叫孔明燈,一來是做出來後的天燈有點像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二來我們的民間是這樣説出孔明燈的由來的。當年孔明被司馬懿圍困,全軍上下束手無策,諸葛亮妙計一出,命人拿來白紙千張,糊成無數個天燈,再利用煙霧向上的引力帶着它們升空,一個個小小的天燈升起,加上營內的人咋呼着:“諸葛先生坐着天燈突圍啦!”,司馬懿竟然信以為真,被矇騙了過去。此計救了諸葛先生一命。

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個莘七娘,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着的松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這種松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大約於清朝道光年間,先民由大陸福建省惠安、安溪等縣傳入台灣的台北縣、平溪鄉、十分寮地區,即基隆河的上游。

據十分寮地區父老前輩的口述表示,早年於前清年間十分地區鬧過土匪,由於地處山區,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過,待土匪走後,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間施放天燈作為信號,告知山上避難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藉此種方式向村民報平安。

由於當日由山上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農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節,從此以後,每年的元宵節,十分地區的村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且向鄰村的村民互報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區的村民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

孔明燈的來歷 孔明燈象徵着什麼 第2張

孔明燈

孔明燈象徵着什麼

孔明燈又叫天燈,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現在放孔明燈也是在青年人羣中依舊十分流行的活動。

所以也叫許願燈或天燈,民間已有許多地方的風俗在結婚生子的時候都要放燈以求平安,天燈可適用於組織春遊聚會、婚慶、生辰、節日、年輕人約會示愛及廣告宣傳等方面。

孔明燈傳説是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孔明(諸葛亮)所發明,後人於是把它稱為“孔明燈”。孔明燈當時用作軍事信號燈,孔明藉此在夜裏調兵遣將。

時過境遷,今天放孔明燈,不再是戰場上的信號,而是作為中國民間的一種節慶活動。人們相信孔明燈能把一整年的晦氣、厄運帶到九霄雲外,所以紛紛在其中一個孔明燈上寫下自己的願望,讓它“隨燈而上”,“一一實現”。

而相愛的戀人們,則可在孔明燈的燈罩上寫下各種相愛的誓言,渴望相守的心願,放飛這些心願燈,讓相愛的心隨之一起飛翔。

孔明燈的來歷 孔明燈象徵着什麼 第3張

孔明燈

一些地區的孔明燈

海南孔明燈:海南孔明燈又稱文燈、天燈,它是用白結方紙糊制而成的,是根據熱氣球原理,空氣受熱膨脹產生的熱力升空的。

相傳它是由內地流傳到海南的,演變至今已成為當地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風俗。每逢喜慶日子或盛大的節日,人們都點起文燈來表達他們的美好心願。

點燃文燈前人們都要在燈上寫出自己的願望,與天燈一起冉冉升向蒼穹,以祈求心願能實現。

客家孔明燈:客家風俗中有在元宵節前後飄飛“孔明燈”祈福的習俗,祈求上天保佑來年的日子幸福美滿,生活蒸蒸日上。每一盞孔明燈都代表着一個去年出生的嬰兒。

客家孔明燈有大有小,大的直徑2米有餘。它用竹篾扎架,裱糊上柔韌的竹麻紙,刷上桐油。燈籠底部的橫架上,用鐵絲捆紮了沾滿豆油的布團。

飄飛孔明燈時,先點燃布團,燈籠內空氣受熱膨脹變輕,一撒手,孔明燈便冉冉飄升,宛如一盞明燈閃爍於初春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