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什麼時候定的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從什麼時候開始

導讀:受廣西三月三歌圩節這一習俗的影響,廣西素有“歌海”之稱,特別是壯族每年更是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因此壯族人民自古以來也十分能歌善唱,但大家知道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什麼時候定的嗎?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廣西三月三歌圩節從什麼時候開始。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什麼時候定的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從什麼時候開始

三月三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宋代定的,距今已有上千年曆史。據悉,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記》中,已有壯族“男女盛服……聚會作歌”的記載。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墟”。

廣西歌圩節三月三的風俗由來

農曆三月初三,俗稱“三月三”,是壯族人民舉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節(歌舞節)。

“歌圩”,是外族人給壯族定的漢名,壯語叫“歡龍垌”,意思是到田間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歡窩敢”,意為出洞外唱的歌。因為過去壯族人很少建寺廟,神像都放在巖洞裏。巖洞裏是神聖的地方,必須保持肅穆,只有到巖洞外才能放聲自由歌唱。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這句在廣西流傳的山歌歌詞,説明壯族歌圩節的起源,和歌仙劉三姐有着密切的關係。

據説劉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廣西宜山一個漁民家裏。從小愛唱山歌,成年以後容貌美麗,出口成歌。附近有個財主莫懷仁想強搶劉三姐與他成親,劉三姐誓死不從,莫懷仁叫人把劉三姐拋入河中。劉三姐順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魚峯山下。鄉親們聞訊,紛紛趕來學歌。後來她與一青年獵人結為夫婦,就一直在這裏傳歌。莫懷仁得知後,又勾結官府,把劉三姐夫婦拋入魚峯山下小龍潭。半夜,月明星稀,當鄉親們把他們兩個打撈上來時,忽然一陣清風,只見劉三姐和青年獵人騎在一條魚背上,一邊唱歌一邊騰空而去。自此,人們都説劉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劉三姐稱為歌仙。後世的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曆三月三,劉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每到歌圩期間,青年男女便穿上節日的盛裝,雲集山頭曠野或竹林草坡即興對唱,相互盤答,歌聲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勞智慧的壯族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山歌,使這一傳統的民族節日充滿了迷人的音韻。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什麼時候定的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從什麼時候開始 第2張

三月三

廣西各地的“三月三”活動各有特色

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韓德明表示,廣西各地過“三月三”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武鳴當地會舉行特別的民俗儀式,如果想感受壯族過“三月三”的特色儀式和慶祝方式,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柳州的魚峯歌圩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每逢節假日,魚峯山下、小龍潭邊、人民廣場上,都有民間歌手自發結伴對唱山歌,並吸引了大批圍觀者的加入,場面歡騰而熱鬧,不少古老的山歌也因為該歌圩的存在而得以保留和傳承。

三江侗族的搶花炮也有上百年的歷史,每年的“三月三”一到,各村寨便開始組織搶花炮。花炮是用紅布(或紅綢)纏繞的小鐵環,將其置於鐵炮頂端,然後點燃放炮,小鐵環衝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預定人員即奮力爭搶,奪到花炮並送到指定地點為優勝。搶到花炮的人相當於搶到了“頭彩”,寓意着吉利幸福,獲勝者還可獲得豬、羊、紅蛋、酒和鏡屏等獎勵;花炮分頭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還有四炮、五炮,搶花炮僅限於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組隊,也可跨村寨自由組隊。

靖西、德保、那坡等地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為主。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陸曉芹稱,在“三月三”當天,這幾個地方的人會起個大早,帶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墳,到了中午,會選擇在某一個祖墳前聚餐,“這種聚餐的方式是很融洽的,能夠增加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和家族感。”陸曉芹説。在飲食方面,當地的糯米飯既有四色也有五色,一些村屯會有在每碗糯米飯上面放一個煎雞蛋的習俗。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是什麼時候定的 廣西三月三歌圩節從什麼時候開始 第3張

三月三

三月三各族人民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1、漢族

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後期陸續發展為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同時這個節日也是男男女女出遊踏青的日子,亦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女兒節。

2、黎族

每年的“三月三”,正當山花爛漫、紅棉爭豔、檳榔飄香的時候,黎族男女便會穿上盛裝,帶着山蘭米酒、竹筒飯和粽子,從四面八方來到集會點祭祀始祖。

3、苗族

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節,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裝,來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展示她們的美麗。小夥子們也等着這一天,他們有機會認識很多姑娘,和她們對歌,載歌載舞、談情説愛。

4、壯族

壯族過三月三大多是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相傳三月三這一天還是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

5、瑤族

也稱“乾巴節”,乾巴節是瑤族集體漁獵的節日,這天天剛亮,瑤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槍,帶上粑粑於破曉時踏上捕魚打獵征途,留下的婦女便在家殺雞、宰鴨,做糯米飯,備辦豐盛的節日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