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資訊/列表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 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 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

導語:最早在明清時期,粽子就成為了端午節的吉祥物,到了端午節這天,家家户户製作屬於自家印記的粽子,自己吃,也送給親朋好友食用,早在很久很久以前,粽子就已經成為端午節的送禮的必備佳品。除了粽子,龍舟也是端午節的標誌之一,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下面我們一起來科普一下,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 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 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

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關於粽子的源起,人們普遍認為是為了追念偉大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愛國為民,被讒言所害,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楚國人沿江苦尋屈原蹤影,又害怕江魚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由此風習相傳,人們為緬懷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中,記載了屈原投江自殺後,楚國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貯米投於水中祭弔的故事。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到了唐代,粽子已成為節日和民間四季出現於市場的風味小吃;明清兩代,粽子更是成為一種吉祥食品。

“五月五,是端陽……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前後幾天,大江南北都要“賽龍舟”。賽龍舟又稱龍舟競渡,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於龍舟競渡起源的説法,一説紀念屈原,二説是紀念吳國大將伍子胥,三説與越王勾踐有關,民間莫衷一是。南朝梁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以及《隋書·地理志》都稱端午節龍舟競渡與紀念屈原相關,各地百姓比較採信為紀念屈原的説法。不論是何種説法,其文化核心都源於人們對生命、生活的熱愛和強民愛國意識。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賽龍舟 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

全國各式特色粽子大盤點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緻,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冬葉包裹着糯米、綠豆、鹹蛋黃、冬菇、花生、五花肉及蓮子,是傳統裹蒸粽做法,豐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滿足。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製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至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後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蘇州粽子是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製作精細等特色。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湖南汨羅傳説是粽子發源地,汩羅粽子歷來以品種多、製作精巧而着稱於世。

海南粽子與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鹹蛋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熱粽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後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裏,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紅棗,製品風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食客習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不膩。

全國各式特色粽子大盤點

吃粽子的注意事項

1、一定放冰箱保存

棗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5天,如果是肉餡,3天內吃完為好。

2、粽子要熱透再吃

粽子剝開後如有黏絲,則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鮮了,最好別食用。

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

3、粽子最宜趁熱吃

專家還提醒,吃新包出來的熱粽子比較健康,不要把它放冷後再反覆加熱。

包粽子時要注意,粽葉蒸後放置一段時間顏色發暗是正常的。不要選皮色鮮綠甚至藍綠的粽子,因為粽葉很可能是經過硫酸銅處理,安全性沒有保障。

4、糖尿病人忌食粽子

肉粽雖然蛋白含量高,卻含有大量脂肪。因此高血脂病人應避免食用,可選擇豆沙粽、小棗粽和八寶粽等。因為糯米升糖指數高,不管是甜粽還是肉粽糖尿病人都應避免食用。

5、心血管病患者、“三高”人羣、胃腸病患者都要慎食甚至禁食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