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什麼是雙颱風效應 效應成因有哪些

導語:近年來西北太平洋出現過的“雙颱風”甚至“多台風”情況。例如2010年的“獅子山”“圓規”“南川”和2011年的“海馬”和“米雷”,以及2013強熱帶風暴蝴蝶(1321)熱帶風暴聖帕(1322)熱帶風暴菲特(1223)還有2013 颱風“菲特”與“丹娜絲”正形成罕見雙颱風等等。這些都是雙颱風效應。那麼你聽説過雙颱風效應嗎?什麼是雙颱風效應?它的效應成因有哪些呢?帶着這些問題來隨小編解開其中迷霧吧。

什麼是雙颱風效應 效應成因有哪些

雙颱風效應(又稱藤原效應)是指二個颱風靠近時,它們將繞着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與位置依兩個颱風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旋轉時正常一個走得快些,另一個走得慢些,有時也可能合二為一。這個現象,是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博士於1923年在水流實驗中首先觀測到的,所以也稱藤原現象。

效應成因:

藤原效應源於日本氣象學家藤原(Fujihara)博士於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渦旋實驗及觀測。他發現兩個距離很近的氣旋性渦旋會受到對方的影響,互相沿着兩者中心所形成的軸線心,呈氣旋性方向移動。兩個渦旋並有彼此接近及合併的趨勢。

雖然雙颱風效應的定義是兩股熱帶氣旋繞着共同中心旋轉,但是,雙颱風效應卻可以是千變萬化,並不一定是兩股熱帶氣旋繞着共同中心旋轉: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熱帶氣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動方向,或兩股熱帶氣旋互相排開,或一個跟隨一個移動,甚至它們之間不發生雙颱風效應。因此,每當兩股熱帶氣旋互相靠近時,預測熱帶氣旋的路徑往往會變得十分困難。

雙颱風效應這個名詞可謂是亞洲區域對熱帶氣旋相互作用獨有的稱謂。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則被稱為“齒輪氣旋”。

基本分類:一般而言,最常見的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可分為三類

單向影響型

當一般較強與一般較弱的熱帶氣旋互相接近時,較強的那股熱帶氣旋會支配着較弱的熱帶氣旋的路徑,令那股較弱的熱帶氣旋繞着它作反時針方向旋轉。例如1994年的颱風添姆(Tim)對熱帶風暴雲妮莎(Vanessa)的影響。

相互影響型

當兩股熱帶氣旋的強度相當時,那麼,兩者便會互相圍繞一個共同中心旋轉,直至兩者受到其它天氣系統影響其移動,或其中一方減弱,才會脱離互相影響的局面。例如1986年的颱風韋恩和颱風維娜、2009年的颱風莫拉克和天鵝、2010的強熱帶風暴獅子山和熱帶風暴南川、2011的強熱帶風暴米雷和熱帶風暴海馬。

合併型

比較強勁的那股熱帶氣旋可能會把小的熱帶氣旋吸收,令它成為自己環流的一部份。情況就如1999年初的瑪吉把南海的低壓區吸收一樣(但要距離夠接近,及那股弱的熱帶氣旋不受其它天氣系統影響其移動才行)。

TAG標籤:颱風常識 颱風 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