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清明節的由來 源於寒食節後逐漸取代

導語:清明正當令,除了是祭祖的傳統佳節,它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估計很多人不太瞭解清明節氣,這得怪清明節的風光太耀眼了。其實清明節其名“清明”二字是來源清明節氣的,清明節氣是反映季節的更替。而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呢? 其實,清明節是源於寒食節後來逐漸取代的。所以寒食節的習俗也延續至清明節了,有興趣瞭解的小夥伴請往下看吧。(文章結尾更多精彩推薦)

清明節的由來 源於寒食節後逐漸取代


清明節的由來 源於寒食節後逐漸取代

清明節源於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清明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提到清明節的由來必須得提一個節日,那就是寒食節,在農曆三月,清明之前一兩天。漢代以前寒食節禁火的時間較長,以一月為限。漢代確定寒食節為清明前三天。南朝時《荊楚歲時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 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唐宋時期減為清明前一天,唐太宗時還曾下政令將祭祖定於寒食節這一天。從先秦到南北朝,寒食都被當作一個很大的節日。唐朝時它仍然是一個較大的節日,但已開始式微,後來逐漸為清明節所兼併。

瞭解更多清明節氣養生、食譜、習俗、諺語、詩詞、農事請點擊:


清明節的由來:2016年4月4日 16:27:29

清明節是冬至後的108天,是根據星球運行所確定的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用於輔助農耕。明清時期,“清明”之稱多於“寒食”,呈取代後者之勢。後來寒食節的祭祖等習俗與清明節合併,故寒食節漸漸被人們遺忘。到現代,大多數地方的百姓只知“清明節”,不知道“寒食節”之名了。但還有少數地方有禁火或食冷之俗,如山西、山東的一些地方。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