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四季節氣分別是什麼 四季節氣分別指的是什麼

導語:大家應該清楚,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所以是陽曆範疇。一年有四個季節,每個季節有相應的節氣。那麼,今天小編就跟朋友們來好好介紹一下,四季節氣分別是什麼?四季節氣分別指的是什麼?下面請大家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下吧。

四季節氣分別是什麼

四季節氣分別是什麼 四季節氣分別指的是什麼

節氣

四季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中國正統的二十四節氣以河南為本。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週期。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曆》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廿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四季節氣分別是什麼 四季節氣分別指的是什麼 第2張

 節氣圖片

節氣是如何確定的?

節氣一詞,其實指的就是特定節令,是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上古先民為了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令而制定的。

早在上古時期,先民們就發現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於是將這一週期定為一歲,而一歲之中,又分四時,也稱四季,依據還是北斗七星運行,“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後來又將一季分為六氣,合計每歲有二十四氣,當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時定為立春,為每一歲起始,斗柄指向醜位時則為大寒,為二十四氣之尾。

節氣的“節”字,本義是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後引申指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用於節氣一詞,是表示時間等分。

四季節氣分別是什麼 四季節氣分別指的是什麼 第3張

節氣圖

西漢漢武帝時期,採用“土圭測日影法”測定日影最長、日短至之日作為冬至日,又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分為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把相鄰“中氣”之間的時間等分,稱為“節氣”,十二中氣加十二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

十二中氣分別是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而十二節氣則是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明末徐光啟主持編纂出《崇禎曆書》,清初更名為《西洋新法曆書》,是為現今確定“二十四節氣”之《時憲曆》,《時憲曆》採用以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為標準來定二十四節氣,此曆法將360度圓周的“黃道”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但排序上仍把立春列為首位。由於每年有365天,所以24個時間點不會是固定一天,具體日期還要看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比如太陽光直射赤道0°之日為春分,然後北移,直射北迴歸線之日為夏至,再南移,直射南迴歸線之日則為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