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地震發生時的規律 地震活動時的規律

導語:自古以來,中國是世界上比較大的地震國家之一,因此,中國人保存了大量的地震記載。據説,地震發生的時候是有規律的,那麼,大家知道地震發生時的規律是什麼?地震活動時的規律是什麼?接下去小編帶大家來學習下吧,漲知識的節奏,還不趕緊來圍觀圍觀。

地震發生時的規律

地震發生時的規律 地震活動時的規律

地震發生

規律是地震活動在時間上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即在一個時間段內發生地震的頻次高、強度大,稱之為地震活躍期;而在另一個時間段內發生的地震相對頻次低、強度小,稱之為地震平靜期。根據地震發生的特徵,又可在活躍期中劃出若干“活躍幕”。

一般認為地震活動的這一週期性,是由於在活躍期中,地震釋放了大量能量,需要有足夠的時間重新積累能量,當能量足以使巖石變形、破裂,地震活動方能再次活躍。活躍期中的地震,除次數增多外,大地震也增多。

地震發生時的規律 地震活動時的規律 第2張

 地震

地震的時間分佈規律

(一)地震系列

在較短的時間內(數天、數週或數月),在同一地質構造帶上所發生一系列具有成因聯繫的地震,稱地震系列。其中,地震級別特別大的一次地震為主震;主震前發生一系列微震或較小的地震稱前震;主震後所發生的較小地震稱餘震。

地震系列反映出地震發生時地應力變化的過程。當地應力即將加強到巖層極限強度時,巖層產生一系列較小的錯動,引發較小的前震;地應力繼續增大,超過巖層承受強度時,巖層產生滑動或斷裂,形成主震;以後巖層中剩餘能量逐漸釋放出來,引發一些較小的餘震。

地震系列按發生震級比例還可以分:①單髮型地震,前震和餘震都很少且很低弱。②主震型地震,主震震級突出,其能量佔全系列的 90%以上,前震少或無,餘震較多。如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主震 7.8級,幾乎沒有前震,而餘震連續數年不斷。③震羣型地震,前震、主震、餘震的震級相差不很大,活動範圍大,持續時間長,如1966年的邢台地震。

研究地震系列有助於預測和預報地震的活動趨勢。

(二)地震間歇性(週期性)

根據地震史分析,在全世界或一個地區存在一段時間內多震,稱地震活躍期,另一段時間內少震,稱地震平靜期。這種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現象稱地震間歇性或週期性,這是一個地震帶地殼的應變積累和釋放交替過程的表現。

地震發生時的規律 地震活動時的規律 第3張

  地震圖

地震發生時自救方法

在高樓裏

遠離高層樓的窗户。發生地震時,高層樓面向馬路的那面牆很不穩定,高層樓的窗户更要遠離。現在的樓一般都是框架式結構,磚起到的作用是隔風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時,常常是框架在,牆沒了,如果人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

千萬不能坐電梯。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能搭乘電梯。一旦斷電,人會被困在電梯裏出不來。若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可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電梯一旦停下,迅速離開。

往哪兒跑要看情況。地震發生後,一定要往樓下跑嗎?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對身處高樓層的人而言,原則是就近——離地面近就往地面跑,離樓頂近就往樓頂跑,總之,“見天見地”都能夠和外界接觸,相對更安全。

確認是逃生通道還是過火通道。逃生時,一定要走逃生通道。現在的高樓在設計時,有的設計了專門的過火通道,是用於疏通火情的,千萬要分清楚。

逃生繩使用分人羣。有的家庭備有逃生設備,比如速降繩,使用時一定要在一輪地震波結束後的平靜期。另外,使用速降繩的人一定要經過訓練,速降過程中需要腳的借力支撐,否則跟跳樓沒什麼區別,只是多了根繩而已。

在低層樓房裏

磚混樓更容易坍塌。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比較,磚混結構樓房的主要承重材料磚砌體為脆性材料,抗震性能較差,框架結構稍勝之。地震發生後,住在磚混老樓裏面的人應更主動地尋找機會,迅速撤離。

一定要按順序逃離。救援人員在2008年汶川地震現場救援時發現,一些樓內的遇難者倒在過道、樓梯或屋門口附近。這表明地震時人們向外逃,但是還來不及到達安全地點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地震時,羣體逃生不要擁擠,一定要按順序逃離,前面的人儘量為後面的人留下逃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