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日本大地震怎麼引發海嘯 日本大地震如何引起海嘯

導語: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是日本有觀測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嘯。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關於日本大地震的內容,那麼,今天來説説,日本大地震怎麼引發海嘯?日本大地震如何引起海嘯?接下去請大家收藏好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日本大地震怎麼引發海嘯

日本大地震怎麼引發海嘯 日本大地震如何引起海嘯

日本大地震

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規模如此之大原因有二:一是地震本身規模大且震源淺,二是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放大了海嘯能量。

日本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域2011年3月11日下午發生芮氏8.8級的巨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幾乎襲擊了日本列島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地區。

此次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觀測史以來震級最高的一次,其能量相當於芮氏7.3級的阪神大地震的178倍。地震後,仙台新港等太平洋沿岸各地出現了10米高的大海嘯。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古村孝志認為,海嘯規模巨大是由於震源淺且地震規模大造成的。據日本氣象廳最新修正,本次地震震源深度約24公里。

日本大地震怎麼引發海嘯 日本大地震如何引起海嘯 第2張

 地震

對海底海嘯儀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在地震發生後五六分鐘,海面至少上升了3.5米。這是首次觀測到海面高度出現這麼大的變化。以前的海嘯最多也就導致海面出現數釐米的升高。

地震後僅30分鐘,就有3米高的海嘯到達了陸地。海嘯高度和受災區域之廣都是國內迄今最大的,屬百年一遇規模。今後還有可能發生海嘯,退回海裏的海嘯有時在折返陸地後,會變得更大。目前居民仍有必要繼續在儘量遠離海岸的高地避難”。由於地震規模巨大,海嘯有可能持續一天左右。

海嘯襲擊了日本列島的廣闊範圍,但是以巖手縣為中心的三陸海域是裏亞斯型海岸(屬沉降海岸),有可能導致災害更為嚴重。氣象廳地震海嘯監視科科長橫山博文指出,裏亞斯型海岸的特殊地形有可能使海嘯的巨大能量進一步被放大。

據推測,衝上陸地的海水量可以與(2004年)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地震時相匹敵。而在三陸海域的那種 裏亞斯型海岸,有很多外側寬廣而內側狹窄的‘三角形海灣’,越向海灣內側,海浪就越容易升高。預想,在海灣深處等地點,海嘯也許達到了30米高。

三陸地區是經常遭到海嘯襲擊的地方。1896年,一場震感不大的地震,卻引發了超過20米高的海嘯,死者和失蹤者達到約2.2萬人。1933年的三陸地震也引發了超過20米的海嘯,死者和失蹤者達到約3000人。

日本大地震怎麼引發海嘯 日本大地震如何引起海嘯 第3張

 日本地震

地震海嘯的計算與測量

由於海底激烈的地殼變化,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所引起的大海浪。海底地震、火山噴發或是海溝側壁崩坍等,都可成為海嘯的波源。海嘯自波源區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在深水中其傳播速度為,g為重力加速度,h為水深。當水深為5000米時,v接近於800公里/小時。海嘯在大洋表面上的振幅不超過數米,但優勢波波長可達數百公里的量級,優勢波週期可達數十分鐘。地震海嘯的規模與地震震級M近似有線性關係,M<7的海底地震,幾乎不產生大的海嘯。

當海嘯趨向近岸的淺水時,振幅增加,特別是在U形和V形海灣中,若灣中水的振動週期同海嘯週期相近,將產生共振,振幅有時可達20~30米,並以近於垂直的波前向海灣四周湧來,因此常造成巨大的災害。

造成海嘯的初始擾動,可發生在離岸很遠的地方,初始波數也不多,但經過傳播路徑上的大陸架和海岸等的多次反射和干涉,波數增多,形成若干個很大的波,相互的時間間隔為數分鐘或更長一些。通常第二個或第三個波為最大。在第一個大的波動到來前數分鐘(或甚至達半小時),海灣中可觀測到異常的海水倒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