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走世界/天氣常識/列表

體感温度43度相當於什麼概念 體感温度43度是什麼意思

導語:眾所周知,人體能承受的高温是有一個臨界值的,當超過這個數值時,身體就會出現一些反應,甚至產生一定的傷害。那麼,大家清楚體感温度43度相當於什麼概念?體感温度43度是什麼意思?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內容,供大家欣賞,希望大家喜歡。

體感温度43度相當於什麼概念

體感温度43度相當於什麼概念 體感温度43度是什麼意思

高温

體感温度43度相當於極高熱概念,體感温度是一個受綜合環境因素影響的概念,目前氣象部門只能根據一些經驗模型來預報,不同的地區具體的計算方程式也不一樣。

其實,“體感温度”既不是你的體,也不是我的感,它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客觀指標。説到底,體感温度畢竟還只是體感温度。暫且不説不同人的體感、汗腺、散熱能力差異較大,32℃氣温,即使它能與高濕疊加出“47℃”的體感温度,但在此環境下的水依然只是温温的,不會讓舌頭感到任何“燙意”,和正常的32℃的水温沒有差別。

體感温度43度相當於什麼概念 體感温度43度是什麼意思 第2張

高温圖

人體如何感受温度的變化

人是恆温動物,自身温度維持在37度左右,當外界温度發生變化時,身體就能感覺得到,會覺得炎熱或寒冷,要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調節。

當身體的温度比周圍環境高時,熱量會散發出來,温差越大,散發得越快,這個時候就會感到寒冷,只有製造熱量,才能維持平衡,炎熱也是相同的原理。

人的體內,很多位置分佈着温度感受器,位於遊離的神經末梢,可以感應冷和熱,當皮膚覺得炎熱,温覺感受器就會啟動,讓人產生燥熱感,當體表温度過低時,冷覺感應器就會啟動。

感應器的敏感度,與信號的頻率有關,當温度達到43度時,温覺感受器的離子通道會打開,衝動頻率升到最高,温度下降時,頻率也會慢慢下降。

有人做過實驗,當皮膚的温度升至30度~46度時,感受器激活以後會放電,產生熱覺,當温度超過46度,熱感會消失,產生痛覺,因為皮膚已經超過了耐受高温的臨界值。

感應器發出的信號,經電流傳輸到神經中樞,再經過效應器以後,就可以產生一系列的反應,身體就可以感覺到冷和熱。

大腦皮質得到信號,通過條件反射,對身體的體温進行調節。比如説分泌汗液,肌肉緊繃,骨骼會不自主地收縮等,都是為了身體能夠適應有温差的環境。

體感温度43度相當於什麼概念 體感温度43度是什麼意思 第3張

高温天氣

高温直接傷害

高温直接影響組成細胞質的結構,在短期內出現症狀,並可從受熱部位向非受熱部位傳遞蔓延。傷害發生的可能原因如下:

(1)蛋白質變性

高温破壞蛋白質空間構型,失去其原有的生物學特性。蛋白質變性最初是可逆的,在持續高温下,很快轉變為不可逆的凝聚狀態。

一般植物器官,細胞的含水量愈少,其抗熱性愈強。故種子越乾燥,其抗熱性越強;幼苗含水量越多,越不耐熱。

(2)脂類液化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質和脂類組成,高温(温度到55℃左右)膜上脂類可以液化,膜中的脂類被釋放出來,形成一些液化的小囊泡,膜的結構被破壞,使膜失去半透性和主動吸收的特性。脂類液化程度取決於脂肪酸的飽和程度,飽和脂肪酸愈多愈不易液化,耐熱性愈強。如耐熱藻類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顯著比中生藻類的高。

高温間接傷害

間接傷害是指高温導致代謝的異常,漸漸使植物受害,其過程是緩慢的。高温常引起植物過度的蒸騰失水,此時同旱害相似,因細胞失水而造成一系列代謝失調,導致生長不良。

(1)飢餓

因為光合作用的最適温度一般都低於呼吸作用的最適温度,高温下呼吸作用大於光合作用,即消耗大於合成,高温持續時間過長,植物體就會出現飢餓甚至死亡。

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相等時的温度,稱温度補償點。當温度高於補償點時,就會消耗體內貯藏的養料,澱粉與蛋白質等含量顯著減少。飢餓的產生也可能是由於運輸受阻或庫的接納能力降低所致。

(2)毒性

高温下,氧氣溶解度變小,植物的有氧呼吸受抑,無氧呼吸增強,使乙醇、乙醛等有毒物質積累。提高高温時的氧分壓,可顯著減輕熱害。同時,高温也會抑制含氮化合物合成,促進蛋白質降解,使體內氨過量積累而毒害細胞。

(3)缺乏某些代謝物質

高温使某些生化環節受抑,從而引起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維生素、核苷酸等活性物質缺乏,導致植物生長不良或出現傷害。

(4)蛋白質合成下降